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兩大第三方支付平臺提現收費 專家稱競爭受益者仍為用戶

2016年09月13日 08:11:51  來源:中新經緯
字號:    

資料圖。<a target='_blank' href='http://big5.chinataiwan.cn/gate/big5/www.chinanews.com/'><p  align=

  資料圖。中新社發 許康平 攝

  12日,國內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發佈公告顯示,從2016年10月12日起,個人用戶提現超過20000元基礎免費額度後,支付寶將按提現金額的0.1%收取服務費,單筆服務費小于0.1元的,按照0.1元收取。

  早在今年2月,微信發佈公告稱,從2016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對轉賬功能停止收取手續費。同日起,對提現功能按提現金額的0.1%收取手續費,每筆至少收取0.1元。每位用戶可獲贈1000元免費提現額度。

  半年時間,兩大第三方支付平臺先後均以“成本壓力”為由向個人用戶提現收取費用。對此,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郭田勇教授指出,從傳統金融和網際網路金融競爭的長遠發展來看,最終受益者仍是消費者。

  第三方支付機構確實存在運營成本

  針對《關於支付寶部分服務規則調整的公告》,有質疑聲音認為“提現是向銀行賬戶存款,而銀行不會向存款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對此,郭田勇分析,“一方面,作為第三方支付平臺,在運營維護、提供服務方面,微信或者支付寶本身都是有成本的,至於成本是多少不好衡量。即使這個成本並不來自於銀行收取的手續費,但他們畢竟提供了服務。”

  郭田勇指出,銀行不會向個人存款收費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個人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提現不能與之劃等號。“前者是機構對個人,後者是機構對機構,肯定是不同的。”另外,“從央行對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限制抵壓的政策思路下,傳統銀行在與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過程中,不排除有順應思路,收取費用的可能性。”

  競爭形成均衡點 最終受益仍為消費者

  另一方面,郭田勇認為,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如果長期堅持不收費策略,未必是好事。“以往網際網路金融機構一直提供免費服務,容易使金融業陷入無序競爭狀態。從網際網路金融長遠發展來看,與傳統銀行業是競爭合作關係,在‘競合’過程中,已經取得了成效。例如,在與網際網路金融機構低收費或者不收費的競爭下,傳統金融機構以往收取的轉賬手續費、信用卡年費等逐漸下調,而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從免費開始逐漸提升費用,一個下調一個提升,就會形成平衡點。”

  郭田勇指出,如果像支付寶微信這種第三方支付平臺一直採取免費的策略,整個金融服務前景不樂觀。“儘管開始收費之後消費者心理難以接受,但是從傳統金融和網際網路金融競爭的長遠結果來看,最終受益者還是消費者。”(中新經緯APP)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