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京華時報:副市長替爛尾路保密 有何苦衷

2016年07月27日 13:14:30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用“無可奉告”來對待公眾知情權,這種政治智商需要充值。久拖不決,只會讓政府的形象掉分、公信力流失,最終還是要直面問題。

  去年8月,中國之聲報道了河南週口鄲淮公路投資8億開工6年仍爛尾,上億銀行貸款疑被私人套取的新聞。事件過去近一年,經偵部門的調查結果至今未公佈。一位副市長轉述週口市政法委的意見稱,此事要保密,不接受採訪。

  一條才50多公里的一級公路,開工6年還沒有修好,已是咄咄怪事,一條爛尾公路,調查一年都沒有結果,著實令人著急,官方居然表示要“保密”,更是匪夷所思。無論是財政投入,還是收費還貸,其實都是用公眾的錢修建,公路建設情況有什麼理由對公眾保密?在公眾看來,官員替爛尾公路保密,無非有“不足為外人道”的苦衷。究竟是什麼,在調查結果公佈之前,我們不便斷言。不過,在去年的相關報道中透露的不少資訊,或許對理解有幫助。

  其一,據鄲城縣公路局透露,經過“千挑萬選”的投資方,居然是一個不靠譜的投資公司。該縣公路局局長徐暉直言投資方不懂管理,漏洞不少:企業管理層五年間換了四任、施工時間長、資金鏈斷裂等等。那麼,如此“不靠譜”的投資方是如何從週口市政府手中拿到這個項目的?

  其二,據鄲城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理事長黃玲介紹,起初投資方從政府拿到這個項目,就打有自己的“小算盤”,如把預估中的二級公路變為一級,從30多公里弄成52公里,以方便收費。改規劃是重大調整,哪是“小算盤”,分明是大手筆,如果沒有一雙“翻雲覆雨手”,僅憑一家民營企業能做得到嗎?

  其三,當地銀行貸了6億元給投資方,最終“成就”一條爛尾公路,難道就沒有風險評估與事中監督?專款有沒有專用,難道也無人監管?黃玲表示,信用社支援也是“比較被動”,有好多情況“也很無奈”。這裡的“被動”與“無奈”暗指什麼?

  公路建築工程因為投資大、利潤高,成為企業的“香餑餑”,同時也容易成為職務犯罪的重災區,“權力掮客”橫行,“審批尋租”不絕,甚至“一個項目建起來,一批幹部倒下去”。鄲城這條爛尾公路是否也是這種“套路”,才讓週口官方要替某些人保密,不得而知,不想妄斷。我想説的是,在當下,用“無可奉告”來對待公眾知情權,這種政治智商需要充值。承擔了風險的銀行、被欠工程款的承包商、遭欠薪的農民工、飽受爛尾之苦的民眾等都亟待一個説法,還有媒體在窮追不捨,你能拖到幾時?久拖不決,只會讓政府的形象掉分、公信力流失,最終還是要直面問題。

  爛尾公路該是什麼問題就是什麼問題,是誰的責任就歸誰,需要及時厘清,遮遮掩掩缺乏誠意,解決不了問題。

  本報特約評論員連海平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