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央視揭秘:董明珠為啥老是生氣?

2016年07月26日 12:59:14  來源:央視
字號:    

  來源: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

  中國是世界家電製造大國和出口大國,但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影響,一方面家電消費需求增長受到抑制,另一方面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這幾年許多家電企業的日子都不好過。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是各家電企業都要面臨的挑戰。那麼他們究竟都有什麼辦法讓自己的産品脫穎而出呢?

  洗衣機裏竟暗藏污垢,兩年研發報廢千台機器,家電公司創新打造無污染全免污式洗衣機。

  董選川作為一名服務公司的工程師,每天都要到府去給用戶保養和維修各類家電産品。今天,董選川到胡春琴家保養和維修洗衣機。

  董選川手腳麻利地拆卸下洗衣機內的波輪,下面的污垢著實讓胡春琴大吃一驚。

  兩三年時間,洗衣機的內部竟然藏著那麼多污垢。

  服務公司工程師董選川:因為您長時間使用,裏面一些衣服的纖維物還有一些人體的組織殘留在裏面,加上裏面長期處於一個潮濕的環境,它會滋生一些黴菌之類的。

  董選川繼續拆卸,當他取出洗衣機的內筒時,筒壁上的污垢更是讓胡春琴感到震驚。

  胡春琴怎麼也沒想到,平時看似乾淨而且專門用來去除污垢的洗衣機,竟然有那麼多藏污納垢的死角。

  胡春琴:以後內衣不能在裏面洗了,只能洗外罩衣了。

  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健康家電分析中心開展的一項對比實驗顯示:一台使用3年的洗衣機洗出的濕布含菌量為70萬,經一夜風乾的幹布含菌量為24萬。這數十萬的細菌有可能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白色念珠菌等,因為衣物直接接觸皮膚,長期使用細菌超標的洗衣機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甚至有患皮膚病的風險。

  某家用電器有限公司研發中心總經理席磊:這個是困擾行業很多年的難題,洗衣機內外桶臟,導致用臟水洗衣服,洗衣機如果你都不用乾淨水來洗衣服,你説還用洗衣機幹什麼呢?

  席磊,有著20年洗衣機研發和生産的從業經歷,目前,席磊和他的團隊正在努力研發和生産免污式滾筒洗衣機。

  會議室里正在進行免污式滾筒洗衣機漏水隱患的評審會。

  此時,距離第一批免污式滾筒洗衣機量産的時間只剩下15天,但為了杜絕一切漏水的可能性,席磊要求重新更換模具,重新試驗。

  其實,這已經是免污式洗衣機技術應用的第二階段,早在今年5月份,第一批波輪免污式洗衣機就已經正式上市銷售,而對於免污式洗衣機的正式研發則是在3年前。

  傳統洗衣機通常有兩個不易清洗的死角,一是內外筒之間的夾層。內筒上設有很多的孔洞上,這樣的設計是為了方便進水和脫水,實現洗衣、脫水于一體的全自動功能,但是卻造成內外筒之間不易清洗、容易滋生黴菌的死角之一。第二個死角則是不可輕易拆卸和清洗的波輪底部。

  席磊告訴《經濟半小時》記者,在嘗試了很多種辦法都不能徹底清除洗衣機內外筒之間的污垢後,席磊決定另辟蹊徑。

  席磊提出想要造出一個不銹鋼全封桶、波輪易拆卸的全免污式洗衣機的設計方案。

  席磊:既然除不掉它,可以通過一個把它給隔開的辦法和思路來解決這個問題。如果要把它隔開,我們就必須從結構上徹底的顛覆現有洗衣機的結構,做一種全新的結構。

  但是,當席磊把這個想法告訴他的研發團隊的時候,卻遭到了眾人的質疑。

  家電事業部洗衣機研發部部長周醜國告訴《經濟半小時》記者,洗衣機從誕生到現在快有上百年曆史,他是做洗衣機出身的,都沒敢想這個理念。

  讓大家覺得不可能的除了打破常規的設計理念,更重要的是,實現起來的工藝難度。

  席磊:我這種全封桶整個的內桶,它一點水都不能往外漏所以説對設備甚至材料方面都有了非常高的要求。

  幸運的是,席磊的這個想法得到了總裁陳衛國的認可和支援。

  陳衛國告訴《經濟半小時》記者,自己所在的公司多年來一直致力於電視機領域的研發和生産,對於洗衣機、冰箱這類白色家電産品主要以貼牌生産為主。2012年,開始自主研發白色家電。但是,面對國內外一些知名品牌已經將洗衣機市場瓜分得所剩無幾的殘酷現實,要想在盤中分得一杯羹,只有靠創新。

  這是2013年席磊和他的團隊在決定正式研發免污洗衣技術前做的第一台原型機。

  席磊向《經濟半小時》記者介紹,普通洗衣機的內桶上面有很多的孔,內外桶之間的水就在這些孔之間互相的迴圈;而這種免污式洗衣機四週全封密,僅在底下中間通過一個單向閥將水直接排到洗衣機外面。

  此後,經過了5個月的不斷調試,他們小批量生産出100台不銹鋼全封波輪桶洗衣機進行實驗,但測試的結果卻讓整個研發團隊接近崩潰。

  周醜國:試産的時候100台,差不多有60多臺都是漏水,這生産線上的工人們也是計件工資的,我們不幹這個産品了,整個生産線都快暴動了,我們作為設計人員在現場感覺快崩潰了。

  席磊:兩年的時間,就是光對可靠性驗證方面報廢的機器就有1000多臺。

  每一個研發人員都明白,一個成功的創新産品的背後,都要靠無數次失敗的積累。他們總結經驗,一次次調試,一點點改進,每天甚至連續工作20個小時。

  席磊:當時人力經常來找我説你們的人不打卡,我跟他説他們怎麼打卡,第一天來了第二天還沒走。

  席磊強忍著眼裏的淚水,這淚水背後是所有研發人員數不清日日夜夜的艱苦付出,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通過不斷改進製作工藝,終於解決不銹鋼全封桶滲水的問題。然而,就在免污式洗衣機的研發進行到最後階段時,他們又遇到了一個新的難題。

  為了設計出消費者方便拆卸和清洗的波輪扣快拆方式,研發人員前前後後想了幾十種方案,但都沒有成功。

  讓周醜國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在工牌上的一個偶然的發現,解決了這個難題。

  為了驗證這個波輪扣的實際操作情況,席磊和他的研發團隊通過50台樣機進行專門測試,每天24小時不停,連續運轉了6個月,鎖扣進行了五千次的反覆拆解的實驗。如果根據洗衣機十年的壽命來計算,5000次的拆卸,每週拆一次的頻率下,可以保證安全拆卸100年。

  波輪鎖扣設計成功,只要輕輕一拿就可以把波輪取下來,既不要專業的人員,也不用工具。

  經過最後一輪的實驗和測試,免污式洗衣機終於研製成功。

  席磊:可以自豪地説困擾洗衣機行業很多年的臟水洗衣服的這個難題,我們也攻克了。

  兩年的研發時間,3000萬的研發投入,無數次失敗的研發方案,數不清的研發人員日日夜夜的辛苦付出,席磊和他的研發團隊終於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陳衛國:我們已經有40多項國際專利和4項的國際專利,這種産品形態首先它是第一次,這種技術也是第一次的,所以它是首創。創新是企業下一步企業成長最主要的驅動力,接下來中國就是要靠創新的産品,不但在中國市場形成銷售,而且要逐漸的走向國際市場。

  洗衣機和彩電、冰箱被稱作家電的“三大件”,它的普及率很高,其主要市場份額也被幾個傳統洗衣機廠家瓜分殆盡。如何分得一塊蛋糕,席磊和他的團隊選擇了洗衣機的二次污染問題作為了切入點,這個切入點不大,但確實是部分消費者的一個消費痛點,同時也是一個潛在的消費需求,如果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將會為席磊搶得一塊屬於自己的洗衣機市場份額。

  48組試驗換來一條溫度曲線,特殊飯局現場盲測,IH電飯煲“口感最佳”一炮走紅

  2016年3月8號,作為集團董事長的董明珠在北京設了一個特殊的飯局。

  董明珠用自己公司生産的電飯煲和國外生産的三款電飯煲分別煮飯,將四種品牌的電飯煲蒸出來飯編上編號,讓現場的來賓們品嘗,對其口感進行“盲測”,然後進行投票。

  “盲測”的結果是董明珠公司生産的電飯煲得票數遙遙領先。這個轟動一時的“飯局”,讓剛推出市場的IH電飯煲一炮走紅,也顛覆了很多人心中“中國製造”比外國的差的印象。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專心致力於空調市場的董明珠,轉而向電飯煲市場進軍呢?

  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當時我看了這個飯煲出去購買將近一億的人民幣, 而中國這麼大的市場沒有人來買,而且那麼多生産飯煲的企業,就不能提供一個讓人滿意的飯煲,所以這種現象讓我覺得很震驚。我覺得飯煲我就一定要賭這一口氣,就一定要造出一個世界級的飯煲。

  IH電飯煲是依靠磁力線穿透鍋體進行加熱的電飯煲。一向不服輸的董明珠帶領她的團隊,在2013年正式開始對高端IH電飯煲的研發。但這樣的轉變一度讓很多人不適應。

  某集團家電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曹嶸:這個看起來比空調簡單,控制器沒有像電瓶的控制器那麼複雜,但是畢竟沒有接觸過,所以要一點一點熟悉。

  曹嶸,公司家電技術研究院副院長,也是IH電飯煲項目研發的負責人,20年來一直從事空調領域的生産和研發。2013年開始,他的研發方向轉而變成了電飯煲,同時,他還聘請了剛剛走出校門的四名大學生專門進行性能研究,組建了一個看起來幾乎經驗全無的研發團隊。

  煮飯分為泡米、升溫、沸騰、保溫幾個階段。對於電飯煲來説,就是要最精確地掌握每個過程最適合的時間,以及最合適的升溫過程。要造出能把米飯蒸得最好吃、營養成分保持最好的電飯煲,曹嶸和他的研發團隊最重要的是需要尋找出自己的“升溫曲線”。

  研發的飯煲裏面布了很多溫度感測器,用來測量鍋裏的溫度,並用電腦來記錄形成溫度曲線。

  宋潔兩年前從農業大學畢業後來到集團工作。讓她沒想到的是,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是“煮飯”。

  某集團家電技術研究院研發人員宋潔:有點不太適應,覺得自己一個本科畢業生來了每天就讓我煮飯。

  宋潔每天的工作就是用香米、珍珠米、江米等不同種類的米來做各種試驗,然後分析研究不同米種在不同蒸煮溫度下的營養成分和參數變化,形成一條條不同的溫度曲線。

  宋潔:我們每一條曲線的參數得來都非常不容易,需要在48種不同環境下進行實驗,所以這樣才能保證不管在多高的溫度或者多低的溫度,甚至是一些平原和高原地區,都能煮出相同品質的米飯。

  而在研發試驗過程中,曹嶸和他的團隊已經至少自我否定了100多條升溫曲線。

  曹嶸告訴《經濟半小時》記者,沒有大量的實驗數據是無法確定最好參數點,所以要反反覆復的實驗,

  宋潔和研發團隊每天都要煮幾十鍋的米飯,用各種不同的米進行嘗試,請不同部門的同事參與“盲測”,半年多的時間裏,一共煮掉了4 。5噸大米,終於得出了電飯煲的最佳“升溫曲線”。

  曹嶸:上千次左右的盲測,最後一次升溫曲線確定好了以後呢,我們大概請了內部相關部門總共有200個人來進行盲測,70%的選擇是我們這個煮出來的飯是最好吃的。終於有了突破,大家覺得沒有白費工夫,還是挺開心的。

  半年的時間,4.5噸大米,曹嶸和他的團隊終於把 “煮得好吃”的抽象概念,轉化成了一組組可見的數據。然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曹嶸和團隊正在向董明珠彙報著IH電飯煲壓力鍋功能的研發情況,但董明珠顯然很不滿意。

  董明珠:好一些,好多少?徹底的改變那就有價值,如果模倣,小家電不可能做出極品來,所以你們要大膽地跳出來。

  每一次新産品研發出來,董明珠總是把自己當做第一個消費者和體驗者進行“百般挑剔”。她毫不客氣的批評和苛責,讓每一個在場的研發人員後背發涼、坐立難安。

  曹嶸告訴《經濟半小時》記者,這還不是最狠的一次。就在今年春節後上班的第一天,當研發和生産部門的所有人員高高興興地捧著自己辛苦兩年生産出來的IH電飯煲讓董明珠檢驗時,換來的卻是她的大發雷霆,讓他們打回重做,而當時距離上市的時間只剩下20多天。

  原來,當時董明珠見到自己公司生産的IH電飯煲後,發現電飯煲的煲蓋打開時彈出太快,手感不好,裝飾圈的光亮程不夠高端大氣,飯煲上下兩部分接縫過大等細節問題沒有處理好。其實,當時這幾處工藝已經達到了行業內要求的標準,如果按照董明珠近乎“苛刻”的要求來做,不但當時的工藝條件下很難達到,而且報廢率會非常高。

  某集團生産車間負責人王浩:一開始合格率只有20%,然後也是緊急整個團隊,把這個模具,包括我們工藝全部進行了優化升級,幾乎是連夜連軸幹。

  通過20個日日夜夜的加班加點,終於生産出了讓董明珠滿意的IH電飯煲,並在3月8號北京的那場特殊的“飯局”上一炮打響。

  集團家電部銷售經理張傑,正在忙著聯繫電飯煲生産基地,催促訂單。

  自IH電飯煲3月份上市以來,他的工作狀態就一直是馬不停蹄。

  某集團家電部銷售經理張傑:3月9號的時候,基本上把我們的庫存都賣斷貨了,到了6月底,提貨的進度又到了3月份的火爆程度。

  董明珠:要做就要做精品,並不是指一個設計人員,是企業每一個員工把自己崗位的工作要做到極致,這就是工匠精神。我覺得最大的工匠精神,就是敢於挑戰自己,我認為它跟創新兩者之間,實際上是異曲同工的。你説你創新,做出來的産品結果不精緻,什麼創新嘛。這個工匠精神來保證你的創新,才顯得你創新有價值。

  2015年,集團用於研發的資金就超過50個億,換來的是7368項技術專利,平均每天22項專利問世,比2014年翻了一番。

  董明珠告訴《經濟半小時》記者,她從不猶豫新産品研發的投入,但她最關注的是,這個新産品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近幾年,除了空調領域之外,集團開始向冰箱、凈水器、抽油煙機等各類家電市場進軍。

  展廳董明珠向《經濟半小時》記者介紹冰箱瞬冷凍技術,葡萄碰水後迅速結冰,保證消費者吃上新鮮的食物。

  創新在進行,而家電業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大。

  受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的影響,整個家電市場在過去兩年呈現出疲軟的態勢。

  董明珠:疲軟可能還是個好事情,不疲軟大家盲目擴産能,然後沒有技術,完全靠代工。現在疲軟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反而給大家清醒清醒頭腦吧。

  半小時觀察:創新打造中國製造新名片

  做空調的玩起了電飯煲這種小家電,而另一個家電大企業在為解決洗衣機臟了怎麼辦這個小問題而興師動眾大動干戈。兩個企業幹的事看上去都不大,但在經歷成百上千次的失敗之後,都為各自企業爭得了一個新的市場機會。家電業是中國製造的一張名片,也是傳統製造業的典型代表。面對低迷的市場,企業只有通過改革加快轉型升級步伐,通過技術創新來滿足消費者需求,才能競爭中脫穎而出,立於不敗之地,打造出中國製作的新名片。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