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13日訊(記者 張雪)當2015年中國電影票房飆升到440億時,毋庸置疑,電影衍生品在中國的市場蛋糕也是巨大的。據媒體報道,在上映前,電影《魔獸》的衍生品在中國的銷售就已經超過了1個億。內業人士預估,很有可能《魔獸》的相關衍生品能突破5億。眾所週知,票房收入只佔好萊塢電影工業收入的30%,而電影衍生品的收入則佔到差不多70%。《魔獸》衍生品的火爆也説明,電影的衍生品在中國並不缺市場,那麼到底缺了啥?找到核心才能在電影産業鏈條進一步“掘金”。
《魔獸》衍生品 截圖來自時光網
衍生品銷售平臺顯示
中國電影沒有核心産品
6月12日,阿裏影業娛樂寶宣佈要做娛樂行業衍生品的計劃,表示對影片《冰川時代》、《忍者神龜》、《星際迷航》、《奧特曼》進行衍生品開發及售賣。記者細數其合作對象,如20世紀福斯、派拉蒙、圓谷株式會社等影視公司,幾乎都是好萊塢和日本的公司和IP。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網文化産業頻道記者上天貓到阿裏影業官方旗艦店瀏覽一番發現,800多件寶貝中,魔獸、漫威、哆啦A夢等美、日形象産品幾乎佔據了店舖70%以上,而銷售量前20名也基本被這些IP包攬。其中一款價值48元的哆啦A夢無線遙控車玩具本月銷售高達408次;此外,記者瀏覽了百度糯米電影的衍生品銷售,其中一款20元的魔獸手機指環被粉絲瘋搶,已脫銷;由此可見,國內衍生品的市場潛力不可小覷。那麼,環顧四方沒有核心産品就成為中國國産電影周邊乏力的關鍵了。
《捉妖記》中的胡巴形象
看似簡單的衍生品投放市場並非易事
沒有核心産品,首先從中國的衍生品製造談起。眾所週知,中國是全世界的“玩具工廠”,全球近3/4玩具都是made in china。而據中國經濟網文化産業頻道記者了解,2015年票房冠軍《捉妖記》中的可愛胡巴形象就錯失衍生品商機。
在今年4月的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捉妖記》出品人江志強講述了“胡巴”開發衍生品的背後故事,原來看似簡單的玩具要生産,投向市場,也並非簡單之事。
“拍《捉妖記》的時候,當做一件事並不知道是不是受歡迎的時候,做衍生品不是這麼簡單。當時求很多人都不理會你,根本不讓我們進門,我們要花很多的時間,我們律師登記也要一大堆的時間。”江志強講述了各中艱辛。當然,現在的他表示手上有一個東西,並且知道這個很受歡迎,自己對未來的《捉妖記》2、3集衍生品市場前景十分看好。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很多時候開發産品週期是很長的,至少是六個月,才能讓設計團隊開發出一個非常完好的産品。“我在跟國內一些片方和版權方接觸的時候也發現,沒有把開發的週期留足夠的空間給設計公司,這就導致目前國內即便有好的IP也無法開發出好的産品。” 澤柯中國區總經理解東軍表示,沒有時間沉澱也沒有好産品。
發展衍生品的提前是創作齣電影大IP
衍生品是中國的電影工業化中非常重要的一塊,但還處於寶寶的階段,很多方面並不健全,但是它一定是未來的方向。早在2012年,華誼就開始試水電影衍生模式,並將其看作是有力的業績增長點。隨即,華誼兄弟通過“內容+渠道+衍生品”戰略穩步推進産業佈局,陸續介入電影院、音樂、遊戲、主題公園、演藝活動等多個領域。
在今年4月的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華誼兄弟影業CEO葉寧對中國經濟網文化産業頻道記者表示,好萊塢、迪斯尼衍生品很重要是來自於它的品牌和形象,不是所有的電影都是適合做衍生的,只有一些非常強、具有非常豐滿藝術人物形象的電影才適合於做;故事要很場景化的才能變成主題公園,變成秀,變成一個産品所蘊藏所代表文化形象背後所帶來的東西,才會持久不衰的運作下去。
樹立大品牌以解決電影衍生品盜版問題
還記得過街天橋、地攤上的喜洋洋灰太狼的玩偶麼?還記得一些電商平臺上大賣的超低價的卡通手辦麼?電影衍生品市場是一個巨大的金礦,但嚴重的盜版問題影響了很多衍生品開發者的信心和行業發展。
在海外已經從事了將近十年關於衍生品周邊的開發和研發的澤柯中國區總經理解東軍,結合自己多年經驗,針對破解盜版問題向中國電影人支招。他了解到美國好萊塢六大片商有非常完善的版權授權的資料,但是在國內目前企業還沒有這麼完善的體系。他認為這會導致很多廠家生産出來很多産品,一旦投入到市場就非常混亂,消費者無法辨別哪些産品是正版、哪些是倣造的産品。未來要做好衍生産品必須得要樹立大的品牌,品牌才能保證衍生産品有持久性的發展。
此外,真正的好産品在於前期的開發,如果開發出一個好的概念,很多工廠是無法拷貝概念的。“電影衍生品是電影文化與商品的完美結合,從設計師的角度來講,一定要非常週全的考慮到每一部電影作品的文化,通過商品這個載體把電影文化傳遞出去。”解東軍這樣説道。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