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7日電 (記者 王恩博 李曉喻)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7日在北京表示,政府已不能滿足中國大量綠色投融資需求,官方需激勵社會資本進入綠色産業。他透露,今年前5個月中國已申請獲批綠色債券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
第二屆中美氣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會當日在北京開幕,馬駿在一個分論壇上作上述表示。
當前,氣候變化和環境挑戰已成為全球性難題,應對這些問題需要大量綠色投資。保爾森基金會、能源基金會(中國)和中國迴圈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聯合發佈的一份報告指出,預計“十三五”期間中國城市低碳建築、綠色交通、清潔能源三大産業需6.6萬億元投資。
“這麼大量的綠色投融資需求,僅靠政府不能滿足。”馬駿指出,根據相關財政數據,中國政府能提供的綠色投資只佔全國綠色投融資總需求的15%,這就需要通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來動員、激勵社會資本進入綠色産業。
目前,綠色金融已得到中國官方關注,“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構建綠色金融體系。馬駿透露,在此情況下,今年以來中國綠色債券發行量增長迅速,僅前5個月申請獲批的綠色債券就超過1000億元,已發行債券達到550億元。與此同時,中國在綠色基金、綠色股票指數發展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進展。
針對如何進一步促進低碳發展投融資,馬駿認為,官方應充分發揮公共資源的撬動作用。他指出,很多綠色項目回報率無法達到資本市場要求,需要一定政策激勵。而由於綠色項目還款期普遍較長,其主要融資渠道銀行因期限錯配問題難以提供大量長期貸款,因此有必要進一步開拓新融資渠道,提供多樣化綠色金融工具。
馬駿還建議,相關方面可以建立環境風險分析和管理機制,引導銀行和機構投資者減少對污染性高排放産業的資源配置,提高企業和各類工程項目的環境資訊透明度。“只有這些資訊被資本市場所了解,市場才可能‘用腳投票’,選擇綠色企業進行投資。”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