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緊縮首套房貸的“小九九”
【環宇雜談】
幫助“剛需”實現“住房夢”,能穩定樓市,也是銀行其他衍生業務的來源,更是內需的“助燃劑”。
李宇嘉
4月以來,北上廣深紛紛調高首套房貸利率,深圳首套房貸利率已從原來基準利率的九折上調至九五折,北京、廣州乾脆上調至基準利率,而一年前,首套房貸普遍可享受八五折優惠。融360最新報告顯示,除一線城市外,重慶、福州、蘇州、廈門、南昌、寧波等二線城市也紛紛上調首套房貸利率。
有媒體稱其為控制資産泡沫的“定向加息”。但是,背後真實原因卻是,金融機構被迫“去杠桿”,融資成本全面走高,首套房不賺錢了。2月以來,央行“縮短放長”,貨幣市場利率上浮,10年期國債和3A級企業債收益率分別上升80和160個基點。當前,40%的新增信貸定價間接掛鉤貨幣市場利率或國債利率。
另外,銀行資金來源今非昔比,不受地域和分支機構限制的同業和理財,大有取代存款之勢。但是,3月末至4月初,銀監會連發十道監管令箭,銀行MPA首次“大考”,目標直指同業和理財亂象,打擊“加杠桿”和套利行為。由此,融資渠道受限、規模直減,融資成本全面提升。儘管首套房貸的安全邊際高,但此時收益與融資成本趨於“倒挂”,首當其衝就成了被砍掉的對象。
目前,首套房貸即便執行基準利率,也只有4.90%,4月末理財産品平均收益率已上升至4.33%,扣除員工成本後,收益基本能匹配成本。但是,防範金融風險已上升到國家戰略,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的架勢,金融“去杠桿”的力度一浪高過一浪,銀行負債端(如吸收同業負債、發行表外理財)和資産端(如同業拆出、資管計劃等)要同步收縮,也就是所謂的“縮表”,這個過程才開始。
銀行“縮表”意味著“錢荒”,資産與負債兩端都荒。這一幕2013年6月也發生過,原理如出一轍。因此,融資成本還會上升。按照這一趨勢,首套房貸利率打折多半要虧損。於是,曾經作為優質資産而被搶的“香餑餑”,一夜之間就變成了雞肋。首先是調減利率折扣優惠,然後是拉長貸款發放週期,或搭售理財産品,變相提高利率,或以隱性門檻(僅VIP客戶享受優惠)拒你于門外。
華夏時報報道,近期一些小銀行按揭業務經理,已經轉做抵押貸業務了。差別很大,抵押貸屬於消費貸業務,利率一般要上浮20%~30%。雖名為消費或短時週轉,但多數用來買房子。如果你打電話諮詢按揭貸款,客戶經理會委婉地告訴你,銀行資金緊張,建議你申請抵押消費貸。
我國金融制度之落後,多年來未有改觀,特別是房貸制度,或許是樓市大起大落的罪魁禍首。本來,支援首套房的優惠要長期堅持,不能因調控而變。特別是房價高企的今天,房貸利率上調對新市民、大學畢業生等“剛需”的影響蠻大。新一輪調控已形成高壓態勢,政策步調一致,泥沙俱下,樓市回調。但是,這也剛好是置業時機,特別是對久旱逢甘的“剛需”,更是如此。
但是,唯利是圖的銀行,打著調控的旗號明修棧道,實則暗度陳倉地盤算著自己賺幾個點的“小九九”。長期利率管制下,銀行左手拿著利率接近通脹的存款,右手加成後就貸出去了,或提高點數後拆給其他銀行,躺著也賺錢。它們完全忘記了,應該反哺老百姓買房。“剛需”融資受挫,調控高壓下樓市更暗淡,這也為未來鬆綁調控和貨幣,促成又一輪暴漲埋下了禍根。
近年來,國家屢屢強調要支援首套房購置需求,支援合理需求,但每到調控降臨後,為貫徹調控,便利操作,孩子和洗腳水就一起被倒掉了。“剛需”是樓市的“穩定器”,他們融資需求更強烈,住房消費更渴望,任何時候都應支援。幫助“剛需”實現“住房夢”,能穩定樓市,也是銀行其他衍生業務的來源,更是內需的“助燃劑”。可惜,這些都被銀行的短視抹殺了。
(作者供職于深圳房地産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