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一個三口之家如果用燃氣做飯,一天大約用氣0.5方。目前,中國石化江漢油田涪陵頁巖氣田日銷售頁巖氣達1600萬方,相當於3200萬戶居民每日用氣需求。
2017年3月,作為中國首個大型頁巖氣田——涪陵頁巖氣田累計供氣突破100億方,相當於一個1000萬噸石油當量。
涪陵頁巖氣田成為中國石化“氣化長江經濟帶”行動的重要資源基礎。頁巖氣源源不斷地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清潔能源,惠及沿線6省2市70多個大中型城市,上千家企業、2億多居民從中受益。除民用外,我國頁巖氣商業開發也已經形成完整産業鏈。
頁巖氣開採鑽井圖示。(視頻截圖)
涪陵頁巖氣功勳井。中國經濟網王婉瑩/攝
中國速度換得“涪氣”(福氣)滿滿
多數人對頁巖氣還很陌生,頁巖氣是一種蘊藏廣泛的非常規天然氣,以吸附或游離狀態存在於數千米地下的頁巖層中,成分以甲烷為主,是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資源。
2014年3月,中國石化宣佈,涪陵頁巖氣田提前實現商業開發,標誌著中國成為繼美國、加拿大之後,世界上第三個實現頁巖氣商業開發的國家。
中國石化江漢油田分公司副總經理兼涪陵頁巖氣公司總經理胡德高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中國石化2008年開始頁巖氣勘探工作;2009年開始佈局頁巖氣開發;2012年11月,焦頁1HF井試獲高産,實現重大突破;2012年12月,江漢油田承擔涪陵頁巖氣開發重任,啟動試驗井組開發;2014年,開始一期産建;2015年,建成一期50億方産能,成為全球除北美之外最大的頁巖氣田;2017年計劃建成國內首個百億方産能的頁巖氣田。從2012年到2017年,江漢“涪氣”人用了短短5年時間,正在歷經美國30多年頁巖氣之路。
江漢油田涪陵頁巖氣公司技術中心主任王振興介紹,目前,涪陵頁巖氣田已累計探明儲量3806億方,建成年産能超過70億方,預計年底累計探明儲量達5000億方,建成100億方年産能。
3000型壓裂車助力涪陵頁巖氣田快速建産,成功解決複雜地質條件下大規模、大排量、大液量頁巖氣開發難題。
智慧開發,攻堅克難
美國是全球頁巖氣開發的領跑者。本世紀以來特別是2006年以後,美國頁巖氣開發取得突破,頁巖氣産量增長迅猛。2016年美國頁巖氣産量超4000億方。
我國有著與美國類似的地理條件,泥頁巖分佈廣泛,頁巖氣資源非常豐富,具有巨大的資源潛力和勘探開發遠景。但由於技術所限,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還處於探索起步階段。
胡德高表示,中國與美國在地質條件上差別非常大,美國頁巖氣約在1億年前沉積形成,處在平原地區,地下埋藏約1000-2000米左右。我國涪陵地區頁巖氣約在4億年前沉積形成,地質複雜,屬於喀斯特地貌,地下暗河多、溶洞多,頁巖氣埋藏在地下2500米以下,對地層改造要求高,開採難度大、成本高。
如何在短時間內達到開採要求,是“涪氣”人面臨的一個難題。他們懷著對氣田大發展的熱切期盼,始終牢記“為國爭氣”的責任和使命,全力以赴攻克難關。在會戰單位,父子齊上陣,兄弟姐妹輪番登場的情形屢見不鮮。科研人員以辦公室為家,以沙發、板凳為床,加快攻關步伐;鑽井隊員以鑽塔為家,圍繞優快鑽進,千方百計提速提效;採氣工人以井場為家,掌握井生産規律。
“有朋友在網上問我,在山裏待著寂寞嗎?我回答她,忙得沒有時間寂寞。”涪陵頁巖氣公司年輕的技術員葛蘭這樣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
面對頁巖氣開發這一世界級難題,中國石化江漢油田通過創新整合,形成頁巖氣藏綜合評價、水準井優快鑽井、長水準井分段壓裂試氣、試採開發和綠色開發為主的五大涪陵頁巖氣開發技術體系和近百項技術標準,部分成果達國際先進水準。
針對涪陵頁巖氣田二期50億方/年産能建設構造複雜、斷裂發育、地層破碎、埋深較大等新挑戰,江漢油田建立中國首個頁巖氣院士工作站,充分整合資源,加大攻關力度,使埋藏3500米以深頁巖氣水準井優快鑽井關鍵技術和深井、複雜井壓裂施工取得重要進展。
處理後油基鑽屑可與土壤混合種植榨菜。
綠色開採,廢水100%迴圈再利用
涪陵頁巖氣被稱之為中國的“福氣”,是因為百億方頁巖氣田産能建成後,每年減排二氧化碳1200萬噸,相當於全球人口2天生産的二氧化碳;相當於植樹1.1億棵,再造了一個武陵山脈的植被;相當於近800萬輛經濟型轎車停開一年。江漢油田科技處處長兼涪陵頁巖氣公司副經理劉堯文總是拿這些數據告訴他的團隊。
中國石化一直秉承著“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經濟增長”的綠色開發理念。江漢油田在涪陵頁巖氣田開發中,始終把安全環保、綠色低碳作為重中之重,嚴格實行“廢水迴圈用、廢氣減排放、廢渣嚴處理”,重點推進油基鑽屑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促進“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的勘探開發全過程清潔生産。目前,已實現廢水100%迴圈再利用;經過無害化處理後的油基岩屑,含油率僅為0.3%(美國處理後含油率為3-5%),可與土壤混合試驗用來種植美味的涪陵榨菜,同時還實現了資源化利用,可製成磚塊、水泥作為建築材料,真正“變廢為寶”。 (中國經濟網記者王婉瑩)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