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世界電信日”,通信圈進入了亢奮期,提速降費各項政策火熱出爐,手機終端新品跑步入場。而今年最搶鏡的莫過於三大運營商接踵推出“不限流量”套餐,引發了很多爭議。對多數消費者而言,“不限流量”究竟是噱頭還是真金白銀的讓利?
哪家的“不限流量”最有誠意?
最近,三大運營商推出了所謂的“不限流量套餐”,中國聯通的“冰激淩套餐”、中國移動的“任我用套餐”和中國電信的“天翼不限量套餐”。從價位上看,目前第一波行銷推廣期都是在200元以內,但是,套餐的內容還是有很大不同。我們對比一下三家的不限流量套餐,看看運營商們的誠意如何。
中國聯通冰激淩套餐分兩檔,198元檔包含1500分鐘國內語音和15GB的4G全國流量,而398元檔每月包含3000分鐘國內語音以及40GB的4G國內流量。但是當流量超標之後,用戶雖然還可以繼續上網,但是速度將從4G降為3G,當月累計使用100GB後將關閉數據上網功能。
中國移動的任我用套餐則分為新用戶和老用戶兩個類別,新用戶還分為188元與288元兩檔資費,分別包含了12GB以及20GB流量;而針對老用戶則只有一個238元15GB的流量套餐。且當用戶當月使用流量超出封頂值也面臨限速——網速不高於1MB/秒。當月全部流量使用達到50GB後,停止上網功能。
中國電信天翼不限流量套餐只有199元檔,包含40GB的4G流量、3000分鐘的國內通話時間。超出封頂值後,上網速率也降至3G,當月累計使用達到100GB後將關閉上網功能。另外,中國電信還準備與小米公司推出不限流量套餐“米粉卡”,目前還沒公佈詳情。
顯然,從價格上看中國電信性價比最高,中國聯通其次,中國移動優惠幅度最小;而所謂的“不限流量”依然不是真正的上不封頂。
為何要設立封頂值?
對比三大運營商的不限流量套餐,他們都不約而同採取了設置較高的流量額度、超標後限速的手段。這多少讓消費者不滿。既然打著“不限流量”的旗號,為什麼還要做出限速的舉動?
相關專家分析指出,三大運營商嘗試不限流量套餐,滿足了少量大流量用戶的需求,降低了單位頻寬的費用。但從網路的承載能力等實際情況來看,整個業界還沒有達到真正的不限流量的段位。
在資深通信專家項立剛看來,目前運營商所謂的不限流量套餐噱頭的成分更多一些。它們都設有一定的價格門檻,顯然主要面向高端的流量大戶,吸引更多的高ARPU值用戶。同時設有一定的流量上限,主要避免出現網路無法承載的現象,防止用戶將其作為熱點,或者無節制下載等現象。
實際上,海外很多運營商推出的“不限流量”套餐也都是有條件的,這是普遍做法。以AT&T今年新推出的一款套餐為例,它會限制手機不能使用移動熱點,看視頻時會自動降畫質,月流量超過22GB會開始限速。
項立剛指出,在3G時代一些運營商曾經嘗試過推出不限流量的包月套餐,而事實證明並不可行。目前的移動網路頻寬不足以支撐,也許到了5G時代會有可能。
運營商越來越依賴流量賺錢
看來,普通消費者想要沒有思想負擔地開心上網還是有些遙遠。不過,在“提速降費”的大背景下,這幾年國內手機數據流量資費一直在降低。三大運營商也都承諾今年將繼續加大力度。
目前流量收入在運營商收入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月,運營商的流量收入同比增長31%。消費者對於手機流量的需求日益高漲,今年一季度我國戶均移動網際網路接入流量超1.2G。其中,通過手機上網的流量達到35.3億G,保持翻倍增長態勢。
如何在流量競爭中推陳出新、吸引眼球,運營商也是頗費腦筋。
易觀分析師趙子明指出,現在的不限流量套餐,4G流量往往只佔一部分,超出後就變3G了。運營商目前推不限流量套餐主要有這幾個阻礙:購買不限流量套餐的用戶濫用導致的網路壓力、未來貨幣貶值後提價阻礙大、升級5G時用戶不願做出套餐升級等。但是運營商管道化的確是一個趨勢,未來運營商可能會越來越依賴流量賺錢,所以超大流量乃至不限流量的確是趨勢。
北京晨報記者 焦立坤
■連結
5·17成為必爭節點
一大波新手機跑步入場
北京晨報訊(記者 焦立坤)經歷了2016年的沸沸颺颺,反思和冷靜成為今年一季度手機商的集體標簽。不過,隨著5·17的到來,一大波手機新品奔赴戰場。
5月9日,錘子手機率先發力,在深圳推出了新作品堅果Pro,迎來一片喝彩聲,被視為羅永浩的絕地反擊。隨後vivo展開體育行銷,而泥淖中的酷派也線上上小小地露了下臉。
5月18日三星年度旗艦S8即將登陸中國市場。這對於三星是至關重要的一盤,能否挽回Note7折戟後的市場信譽,就要看S8的表現了。
另外,新力、夏普等日係手機也在醞釀著發力。而360手機、金立、華為也都將拿出新的武器。一場大戰山雨欲來。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