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經緯網5月24日訊:(記者李昕)二三十年前,一批臺商在東莞奮鬥拼搏、白手起家;二三十年後的今天,他們的後代已悄悄成長,或接班或創業,繼續拼搏在這片土地上。其中有些臺商二代,他們選擇做一項更有意義的事,培育孵化器,引導更多的臺灣青年登陸創業。
位於松山湖的臺灣青年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就有這樣一群來自臺灣的青年人,該團隊主要成員由“臺二代”組成。他們以公開招標的方式選聘東莞臺青管理諮詢有限公司作為基地的運營方。
5月23日,記者隨北京市臺聯組織的“兩岸青創交流參訪團”來到了廣東東莞,在這裡採訪了多個海峽兩岸青創基地。
記者了解到,由於既有多年在莞的創業經驗,又熟悉大陸創業環境,更具有臺灣青年創業圈相關資源。讓他們在引入臺灣創業團隊、整合資源促進落地發展方面,有了更多的“先天優勢”。
據臺青中心營運長黃朝凱介紹,包括執行長林子凱到創業導師,這裡聚集了一批東莞“臺二代”,他們大多有登陸十幾年的經歷,有經歷過創業、創業失敗,和成功,希望把更多的經驗教訓傳遞給年輕人。
無獨有偶。同樣位於東莞的901兩岸青創聯盟虛擬孵化器(以下簡稱“901”),也是這樣一個創業平臺。因為發起于臺商大樓901室而得名,其創業的九名成員皆為“臺二代”。
不同於有政府徵聘背景的松山湖臺青中心,901更像一個“臺二代”資源集合的私企,發起人陳怡廷,反覆強調“我們是商業化的運作”,是“虛擬孵化器”。
“我們不需要辦公場所,”901引入重籌的概念,通過與各地創業孵化器合作整合更多的資源優勢,按需求整合各種資源來幫助臺灣青年創業團隊,讓“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
顯然,與二三十年前父輩創業大多從事製造業有所不同,新一代臺商更傾向於運用新商業模式和“網際網路+”思維,在大陸雙創時代,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完)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