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5月11日訊 (海峽導報特派記者 林靜嫻 文/圖)在見到“茶王”李瑞河先生之前,參與2017年“清新福建行”的兩岸媒體,首先參加了由漳州科技學院舉辦的兩岸新型農民休閒農業培訓開班儀式。為了適應新型銷售方式,臺灣學員也參與到農村電商的培訓之中。
李瑞河昨天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這輩子有三個心願:一是通過高速公路服務站,推行奉茶理念;二是蓋博物館,向年輕一代宣傳茶文化;第三個就是興建茶學院。而如今,作為李瑞河心願成果的茶學院,不僅為兩岸農業從業者提供交流互通的平臺,兩岸的茶緣與鄉情,也在莘莘學子間得以延續。
一生愛茶“退而不休”
天福集團的創辦人李瑞河有“世界茶王”的美譽,人們在提到他的故事時,總是帶著一點傳奇色彩。而昨日在兩岸媒體面前的李瑞河就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先生,坐下來受訪前,先捧起茶杯喝茶。在交談的過程中,我們在這位年過耄耋的臺商風雲人物身上,看到更多的是對於茶深沉的熱愛。“我的先祖跟當時很多漁民一樣,從漳浦乘船渡海到臺灣後種茶為生,到我這裡是第七代啦!”提到祖傳事業,李瑞河的神情裏帶著自豪,他笑著比劃道,“第七代,淵源夠深吧?從17歲賣茶到現在,他們都説我是‘退而不休’!”
李瑞河説,茶葉裏充滿了中國人的人情味,喝茶可以品人,可以結交朋友。茶對於他來説,是一生的事業。
鼓勵臺茶農抱團“西進”
“我記得1993年從廈門高崎機場第一次踏足大陸,在飛機上扇著扇子,下飛機就曬太陽。而現在,大陸的機場建設都比臺灣要完備了。”李瑞河向我們回憶初到大陸的經歷時説,在來大陸創業之前,他對大陸的印象還停留于在臺灣服兵役時喊的口號之中。而如今,這裡意味著他的兩萬名大陸員工、大陸各大中城市1300多家直營連鎖店,還有漫山遍野的茶園。
李瑞河常用自身的成功經驗來鼓勵臺灣茶農。他説,臺灣茶農茶商很辛苦,因為大部分經營規模小,受臺灣經濟影響走下坡路。李瑞河提出,臺灣茶農可以效倣安溪茶農做法,實施規模化和集約化經營。“我常常鼓勵他們可以大膽一點,團結起來一同闖大陸。”
李瑞河還特別指出目前臺灣茶業發展的困境,他説,臺灣每年茶葉消耗量是24萬噸,但臺灣自己只能生産12萬噸,有一半茶葉要靠進口。臺灣茶葉界有許多創新的調配理念,卻因為缺乏原材料而苦無用武之地,逐漸失去競爭力。他呼籲臺當局能夠允許開放更多大陸茶葉類別到臺灣,真正促進臺灣茶業的轉型升級。
讓世界來“哈中國風”
由於時下“一帶一路”熱點議題備受此行的兩岸媒體關注,昨日李瑞河也對此闡述了自己的看法。李瑞河提到,千百年前,中國的絲綢瓷器通過陸上和海上的途徑運送到周邊各個國家。但在那個時候,由於茶葉在中國還算是奢侈品,只有王侯將相才能享受,因此在古老的絲綢之路上茶葉的輸出是很少的。如今中國國富民強,“一帶一路”更是向世界推銷中國的好時機。對於茶業發展來説,相比起輸出茶葉本身,更重要的是茶文化的輸出。
李瑞河提到,中國有三山五嶽,茶葉類別成千上萬,飲茶習慣更是源遠流長。“一帶一路”是將通路打開的機遇,讓其他國家明白喝茶的理念和習慣。“過去有人‘哈韓’,有人‘哈日’,在漢語流行的今天,是不是可以讓世界來‘哈中國風’呢?”愛茶懂茶的李瑞河表示,要向國際介紹中國人的精神內涵,茶就是中國人招待朋友最好的媒介。
(原標題:借一帶一路輸出中國茶文化 專訪知名臺商、“茶王”李瑞河)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