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兩岸經貿交流

臺商廖本坤:貴州快速發展讓我找到事業“第二春”

2017年04月24日 08:17:0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臺商廖本坤認為貴州快速發展讓他找到事業“第二春”。 楊雲 攝

  中新網清鎮4月23日電 題:臺商廖本坤:貴州快速發展讓我找到事業“第二春”

  “貴州快速發展讓我找到事業‘第二春’。”在貴陽日日新養殖有限公司,臺商廖本坤與記者侃侃而談,“貴州大數據、大交通、大旅遊、大教育等強省戰略,帶動相關行業發展,市場潛力巨大。”

  臺商廖本坤是貴陽日日新養殖有限公司董事長,其企業位於貴州省清鎮市王莊鄉境內,是一家以蛋雞養殖為主營業務的臺商獨資企業。

  “這裡的養殖模式和臺灣的養殖場採用完全一樣的養殖生産技術和經營管理方式。”廖本坤介紹説,“和中國大陸其他地方相比,貴州的工業污染較少且氣候宜人,因此雞蛋産量和品質都比較出色,目前廠區有25萬羽蛋雞,每天産蛋23萬枚,主要供應清鎮市場和貴陽主城區市場。”

  臺商廖本坤認為貴州快速發展讓他找到事業“第二春”。 楊雲 攝

  “養殖技術和設備是2012年從臺灣搬過來的,包括先進的自動控溫控濕、自動飲水、自動送料設備、自動送蛋、自動分正次品蛋、自動包裝等設備及可視監控管理系統。”廖本坤表示,近年來,貴州經濟發展迅猛、投資環境優越、市場前景廣闊,堅定了他在貴州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未來將進一步擴大生産規模、打造品牌、引進臺資企業延長産業鏈。

  聊起在貴州投資,廖本坤感概頗多,雖然創業初期遇到不少困難,但在貴陽市臺辦及當地政府的支援幫助下一個個得以順利解決。“養殖場門前的路就是清鎮市為方便運輸而支援修建的,五年前,我從清鎮市區進入養殖場還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現在,我可以兩三天不換洗衣服。”

  “五年來都得到鄉里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援,為回報創業地鄉民,養殖場除技術管理人員外,90%的員工都聘用周邊的鄉民。”廖本坤説,“五年來,隨著企業不斷發展,員工們的收入也在不斷增加,最低的員工一年也可以掙到三萬元人民幣。”

  説到這裡,廖本坤指著正在工作的幾位老員工笑著説,“這都是建養殖場時就來工作的鄉民,現在相處熟悉了,他們都不叫我老闆了,叫‘老廖’,不過我很喜歡,這樣倍感親切!”

  臺商廖本坤認為貴州快速發展讓他找到事業“第二春”。 楊雲 攝

  近幾年,隨著貴州立體交通的發展和市場商機的涌現,促進了黔臺合作加深,臺灣商人到貴州投資興業的情況不斷增多。“發展是臺商最普遍的想法,貴州及大陸各地發展都很快,人民生活也不斷改善,這給予畜牧業和農業發展水準處在亞洲前列的臺灣很多商機,臺灣也願意將這些先進技術與大陸民眾分享。”廖本坤説。

  “‘十三五’規劃中關於兩岸經濟合作的論述,目標明確、指向清晰、內涵豐富,為兩岸經濟合作和臺灣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廖本坤認為,“十三五”規劃有助兩岸合作模式由過去的垂直分工主導轉為水準分工主導,從而進一步深化兩岸經濟融合,形成産業優勢互補,共同開拓國際市場。

  2016年,兩岸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兩岸現代農業博覽會、兩岸花卉博覽會、津臺會、魯臺會、浙江臺灣周、贛臺會、黔臺會、重慶臺灣周、湖北·武漢臺灣周等接力登場,包括臺灣工商團體和企業負責人、青年和基層民眾代表等在內的兩岸各界踴躍參與,並達成了許多具體成果。

  “臺商高度關注大陸西部發展實力的上升,其中昆明、貴陽、成都、重慶、西安等‘西部城市群’尤受臺商青睞。”結束採訪時廖本坤特別強調,“臺商深受‘兩岸因素’影響,但‘中華一家親’讓他及身邊的臺商切身感受到大陸民眾的真情真意,共同發展是兩岸民眾的心願,期待在貴州事業越做越大。”(完)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