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5月13日電(記者 劉長忠)中國全國政協委員李東東表示,隨著中國“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互聯網+精準扶貧成為貧困地區發展後發趕超的重要手段。
李東東13日在此間舉行的“互聯網+精準扶貧高峰論壇暨社會企業扶貧聯盟倡議書發布會”上說,推進互聯網+精準扶貧不僅需要扶貧對象的自發參與,更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以充分發揮互聯網在貧困地區資源配置中的功能,推動各類資源向困難群眾集結,實現脫貧致富。
她說,電子商務是以信息網絡技術為手段,以商品交換為中心的商務活動,將電子商務納入扶貧開發體係,能增加貧困農戶的技能,提高其致富能力和家庭收入,讓農民能夠購買到品種多樣、價格低廉的產品,有利于讓年輕人立足農村創業,減輕就業壓力,還能帶動當地公路、交通、物流等基礎設施發展,培育、升級貧困地區的居住產業,提高扶貧績效。
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副會長李守山在論壇上說,京東集團聯合中國扶貧開發協會提出了三種模式,即通過互聯網+精準扶貧,加速推進用工扶貧、金融扶貧、電商扶貧的示范推廣,實現農民種地不花錢項目的落實推廣,同時打造好農民辦事不出村,農民賣貨不出門一係列惠農富農的項目。
中央網信辦信息化發展局巡視員兼副局長秦海說,互聯網+精準扶貧恰好抓住了現在扶貧的“精準”所在。中央網信辦始終倡導整個互聯網業界以網民和平民攜手的方式,為打贏扶貧攻堅來助力,營造一個全社會共同參與扶貧的氛圍。
他說,今年以來,在創新扶貧工作方式上,互聯網+扶貧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無論是特色產業扶貧、勞務輸出扶貧、異地搬遷交通扶貧、生態保護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和社會保障兜底扶貧,以及金融扶貧,都需要互聯網給予精準的定位和精準的定向。
論壇還發布了《互聯網+精準扶貧白皮書》。(完)
[責任編輯:陳文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