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政府突然宣佈暫緩與中法合作的英國欣克利角核電站項目,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日前,英國政府發言人表示,英方推遲該項目並不代表對中國的熱情已經冷卻,中英仍在一系列廣泛領域進行合作,英國將繼續尋求同中國維護強勁的關係。專家指出,中國核電在技術水準、安全性能、運營經驗等各方面均處於世界領先水準,且成本相對低廉。因此,儘管“核電出海”會在一定時期內受到風浪考驗,但在巨大共贏潛力下,各方互利合作的趨勢不會改變。
“出爾反爾”背景複雜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這句話很多人都不陌生。而英國在欣克利角核電站項目上的表現顯然難以用這句話來形容。
據了解,根據去年10月中法兩國企業與英方達成欣克利角核電站C項目的商業協議,中廣核等企業將與法國電力集團共同投資興建該項目,其中法方佔66.5%的股份,中方企業則佔33.5%。項目建成後,將滿足英國7%的電力需求;而在60年運作期內,每年將減排900萬噸二氧化碳。
那麼,英方為何對已經商定好的計劃“出爾反爾”呢?分析人士普遍認為,英國自身經濟風險暴露、國內政治分歧加大、脫歐後續程式繁瑣、未來不確定性增大等複雜因素,共同構成了核電項目的阻礙。
上海市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徐明棋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這一項目本來沒有問題,但英國新政府在脫歐風暴中上臺後暫緩該項目,一方面是需要重新凝聚國內共識;另一方面則可能有進一步和中法雙方討價還價的打算。
“目前英國房地産價格下跌、資金開始流出,穩定國內經濟及市場體系成為了英國新政府的當務之急。與此同時,脫歐公投通過後,英國接下來也要面對一系列脫歐程式,並重新理順與法國等歐盟國家的關係。這些都是研判英國新政府決策時不容忽視的問題。”徐明棋説,儘管英國新政府欲與前一屆政府“相區別”的態度很明顯,但並沒有否定核電項目的積極意義。
民眾福祉理應重視
事實上,英國在民用核能領域曾長期走在世界前列。但近20年來,英國的核電發展有所停滯,現有的15個核電站大多數已達到設計壽命。據英國《能源白皮書》預測,到2025年英國將只有一個核電站仍在運作,屆時電力供應將面臨重大缺口。
正因如此,各方普遍對英國暫緩這一事關民眾福祉的項目表示擔憂。英國製造業協會負責人斯科勒爾表示,雖然推遲批准這個項目可以理解,但決不能因此阻嚇中國投資者,更不能妨礙他們參與諸如英國陳舊的電力系統等領域的改造中。斯科勒爾認為,只要符合兩國利益,中國可以為幫助英國重建基礎設施發揮關鍵作用。
本週,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在英國《金融時報》上亦撰文指出,欣克利角核電站項目不是臨時起意、倉促上陣的,而是英、法、中三方本著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精神,經過深思熟慮達成的重要成果。在達成合作協議前,英法兩國有關部門和歐洲委員會均對該項目進行了研究論證和審批,相關方面也就項目的投入産出成本、施工工期和技術安全性等議題進行了廣泛深入討論。劉曉明表示,該項目只待順利啟動實施,早日為英國提供安全、可靠和可持續的能源。
業內人士表示,核電站項目不僅有助於英國民眾降低用電成本,而且將拉動當地經濟、帶動就業。因此,如果英國新政府最終從民眾福祉最大化的角度來決策,那麼核電項目的前景就不悲觀。“核電項目其實是多方共贏的格局。英方可以緩解能源需求缺口,中法雙方則可以為自身在核電領域的優勢技術及産品找到市場,造福更多民眾。”徐明棋説。
重要時刻溝通協商
儘管欣克利角核電站項目的不確定性增加,但中國核電技術的高水準和成熟經驗卻是確定無疑的。
以按原計劃將進入英國核電市場的中國“華龍一號”為例,其在設計上就融合了其他先進核電技術設計的優點並汲取了以往的經驗。例如,針對日本福島核事故所反映出的問題,中國設計了“蒸汽發生器二次側非能動餘熱排出”系統,能夠將堆芯熱量及時排出,從而避免堆芯熔毀的發生。
劉曉明表示,中國發展核電30多年來,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運作業績和安全水準,在核電發展和監管方面的成就得到了國際機構的高度評價。當前中英關係正處在一個重要歷史時刻,相互尊重和信任更顯彌足珍貴。中方希望英國政府繼續支援欣克利角核電站項目,儘早做出決定,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針對“太陽能、風電等新能源發電成本將低於核電”這一理由,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評論稱,即使未來發展可再生能源,或許還是需要來自中國的設備和技術。“其實,我們不必把這種波折看得過重。因為無論英國脫歐與否,中英彼此需要的大格局是不會改變的。只是中國企業還需要進一步練好內功,提高抗風險能力。”徐明棋説。
在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中美歐經濟戰略研究中心共同主席何偉文看來,留給英方作出決定的時間並不多,中英雙方應採取必要的接觸和溝通。“阿根廷換總統以後,中阿核電站項目也是暫被擱置,但經過積極推進,目前中阿核電站項目已經明確計劃在明年一季度開工。”何偉文表示,中英核電項目仍然有希望。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