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滿城挖”到“滿城發” :武漢距離一線城市不遠了
“武漢,每天不一樣”,大武漢為了“復興”真的很拼。
曾主政武漢9年之久的阮成發,12月13日正式被任命為雲南省代省長。此前一天,阮成發已經以雲南省委副書記、省政府黨組書記的身份,在昆明會見騰訊公司馬化騰一行。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在阮成發提出的“武漢,每天不一樣”城市形象口號聲中,武漢不僅國內生産總值(GDP)總量躍居全國城市第八,1060.77萬的常住人口數亦達到“超大城市”的標準;武漢年輕人凈流入全國第二,僅次於深圳。在綜合服務功能、産業集群功能、物流樞紐功能、開放高地功能和人文凝聚功能等方面,武漢正在向一線城市靠攏。
不過,除了武漢,瞄準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還有鄭州、長沙、瀋陽、南京,一線城市爭奪戰異常激烈。
“滿城挖”與“武漢造”
一位深耕武漢城建領域的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10多年前,解放大道循禮門要進行地下通道改造,“這麼小的一個工程,硬是扯皮拉筋花了2年多時間”。該人士直言,是阮成發力排眾議推進城建,讓武漢摘掉了“中國最大縣城”的帽子。
阮成發擔任武漢市市長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快推進城建速度。每週六舉行一次城建協調會,雷打不動。但據上述知情人介紹,與其説是協調會,不如説是吵架會。阮成發在會上成了“救火隊長”,差資金的,他親自協調;差力量的,他親自調配;互相扯皮的,他親自拍板。
一時間,全市5000多個在建工地,當地百姓對工地建設引發的交通堵塞、揚塵籠罩怨聲載道,在2014年甚至引來英國廣播公司(BBC)以武漢作為主要對象進行採訪報道,成為中國城建大躍進、負債過高的“負面典型”。
阮成發沒有回避社會和公眾的質疑,“事隔3年、5年或者10年後,當我們回頭看,我們不這樣做,我們會對不住這座城市”,“我會頂著罵名繼續挖下去”,成為他最有名的一句表白。
當2012年底,武漢地鐵2號線通車,從光谷廣場出發,乘坐地鐵不到一個小時便能到達漢口火車站時,人們開始理解阮成發,以及城建的“滿城挖”。
二環線、東風大道、機場第二高速,跨江地鐵,軌道交通連接三大火車站,今年底地鐵直通天河機場……當武漢“三環十三射”形成後,交通巨變帶來的生活便利,使得武漢人對“滿城挖”從罵變成了愛。
改變不僅僅體現在城建方面。近年來,武漢各項指標排名在全國明顯提升:GDP重回前十方陣;垃圾堆上建園博園;從冶煉鋼鐵到生産汽車,再到研製火箭、衛星,“武漢造”經歷了一場鳳凰涅槃;在騰訊《全國城市年輕指數報告》中,武漢年輕人口凈流入全國第二,僅次於深圳。
同時,各項政策利好也密集關注到武漢: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長江中游城市群規劃、中部唯一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入列“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就在上月底,工信部批復同意武漢成為“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中國製造2025》相關政策資源、重大工程和試點示範項目將優先在武漢佈局。而《武漢市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方案》今年7月獲國務院批復同意,到9月底,90%的任務已經啟動。
提升城市形象與國際影響力方面,WTA(國際女子網球協會)網球公開賽、華語青年影像論壇、國際時裝周、亞洲男子籃球錦標賽辦到了家門口,中歐班列開到了俄羅斯,武漢馬拉松更是被跑友們評價為“中國的東京馬拉松”。武漢還將繼續策劃打造一批國際化的文化活動品牌,以迅速增強城市的綜合承載力和集聚輻射功能,推進城市實現脫胎換骨。
五城相爭,武漢還缺啥
幾乎在摘掉“中國最大縣城”這頂帽子的同時,武漢在第十二次黨代會上提出,將武漢建設成為立足中部、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國家中心城市。
2013年11月,武漢市發改委發佈《2012~2013年武漢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發展報告》。《報告》提出,武漢市擬分三階段打造國家中心城市。2013年至2020年,打造國家創新中心、國家先進製造業中心、國家商貿物流中心;2021年至2030年,建成國家重要的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2031年至2049年,將武漢打造成為全球性的創新中心、文化之都和重要的世界性城市,引領長江中游城市群成為國際化大都市圈。
除了武漢之外,今年9月25日,鄭州市委書記馬懿在鄭州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明確提出,未來五年,鄭州要向國家中心城市邁進。
同一日,長沙市委書記易煉紅在中共長沙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稱,未來五年,長沙將構建國家中心城市新格局;瀋陽市市長潘利國表示,瀋陽以建設立足東北、服務全國、輻射東北亞的國家中心城市為總體目標。
加上更早時候的南京,目前全國已有5座城市提出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湖北省社科院長江流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彭智敏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五城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爭奪除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之外的第六席位,就目前的經濟總量來看,2015年鄭州、長沙和瀋陽相比武漢萬億級的水準,還有距離。而南京今年有望加入“萬億俱樂部”,是武漢最有力的競爭對手。
人口規模上,河南有1億人口,鄭州具有成為超大城市的基礎。武漢以1060.77萬常住人口的數量已經達到“超大城市”的標準。南京常住人口有823萬人,達到特大城市標準。而長沙、鄭州還達不到特大城市標準(主城區人口500萬到1000萬)。
彭智敏研究認為,長沙、鄭州在區位優勢、發展空間上,距離一線城市還有一定距離;南京連省內的蘇州都敵不過,也很難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瀋陽的後勁明顯不足,發展潛力亦堪憂,目前尚能與武漢競爭的只有成都和杭州。
“國家中心城市”作為全國城鎮體系金字塔的“塔尖”,除了需要聚集人口外,還需要發展高端産業,並對周圍産生輻射作用也極為重要。
今年10月底,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在武漢調研時表示,贊成並支援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但也要看到,與其他城市群、都市圈相比,武漢周邊的城市比較弱,要下功夫補齊短板,發揮引領作用;要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快速度改革,更大力度創新,提升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
就在昨日,在北京舉行的“國際一流城市論壇——新一線城市研討會”上,民生證券副總裁、研究院院長管清友表示,綜合考核各項量化指標與節點城市,具備成為一線城市基礎的城市有天津、杭州、成都和武漢。除北上廣深四個現有一線城市外,從趨勢外推預測的2020年GDP規模來看,重慶、蘇州、天津、武漢、杭州、成都、南京、青島8個城市經濟體量較大;從人口指標看,重慶、廣州、武漢、鄭州、長沙、成都、杭州、廈門人口凈流入率較高;從所申請的專利看,蘇州、杭州、成都、寧波、重慶、天津、南京、無錫8個城市創新能力較強;從房地産價格看,廈門、杭州、南京、蘇州、福州、東莞、天津、寧波8個城市較高。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