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十個工作日裏,石油供應過剩的基本面重回主導地位,導致歐美原油處於震蕩下滑態勢。7月21日,成品油調價窗口如期開啟,在連續兩次擱淺之後,國內成品油零售價迎來年內第二次下調,這也是今年實施新定價機制以來的首次下調。
據國家發改委消息,自7月21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155元和150元。折合升價為93號、92號汽油每升下降0.12元,0號柴油每升下降0.13元,除海南省之外,國內汽油價格將全面重回“5”時代。以50升油箱的私家車為例,加滿一箱油將節省5元左右。
卓創資訊分析師胡惠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全球石油供應過剩局面未改,美元指數震蕩走強,美國原油庫存相對高企,諸多利空消息影響下,預計短期內歐美原油或將延續震蕩下滑態勢。
近期,我國多地爆發強降雨,許多城市進入了“看海模式”。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的不止是中國,美國等國亦受到洪水威脅。
受此影響,成品油交易“旺季不旺”,汽油批發價格一路走低。截至7月18日,主營汽油批發均價已跌至5744元/噸,為十年來最低點,這一價格甚至低於年初國際原油跌破30美元/桶之時主營汽油批發均價。
●供大於求的局面短期難改變
自今年2月起,凍産預期、石油工人罷工、恐怖襲擊等諸多意外事件頻頻發生,一路為國際油價提供支撐,將油價推向50美元/桶大關。
不過,從本計價週期開始的7月8日至今,市場意識到供大於求的基本面並未改變,而且短期內很難轉變。
美國方面,貝克休斯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15日當周,美國原油鑽井平臺數量再增6口,增至357口,這已經是過去7周裏該數據第六次錄得上漲,也是連續第三周上漲,三周累計增加了27口之多。
美國能源資訊署(EIA)在本週三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15日當周,美國汽油庫存增加了91.1萬桶,增幅遠高於平均區間的高端。此外,EIA發佈的閱讀展望報告下調了美國原油需求增長預估,由之前的日增加22萬桶降至16萬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受英國“脫歐”公投影響,全球經濟也難以為原油價格提供支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本週二將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增速預期均下調0.1個百分點,目前預計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3.1%,與去年持平,為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準。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預期還是一如既往的樂觀。其在7月12日發佈的報告判斷,2017年全球石油需求將增長115萬桶/日,這一數字將高於目前的産量,這意味著石油市場將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受樂觀預期和産量政策的雙重支援,OPEC在6月的日産量增加至3286萬桶,比此前增加了26.4萬桶,其中三分之一來自沙烏地阿拉伯。
在這樣的情況下,俄羅斯顯然已經放棄了與OPEC協調産量的想法,其能源部部長諾瓦克在週三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今年早期試圖與OPEC維持産量水準失敗後,俄羅斯將不討論與OPEC協調産量問題。
2015年,俄羅斯石油産量創下5.34億噸的30年高點,而據諾瓦克預計,今年俄羅斯原油産量會在5.42億至5.44億噸。
●專家:下一週期成品油或繼續下調
截至目前,今年以來,我國汽、柴油價格已經歷14輪調價週期,其中,2次下調,4次上調,2次擱淺,6次因國際油價低於每桶40美元的“地板價”而不作調整。
在需求側,天氣今年也格外不幫忙。7月向來被視為是夏季美國民眾駕車出遊的高峰期,然而自上月底開始,美國多地遭遇暴雨,得克薩斯州遭到嚴重的洪水襲擊。
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各地汛期嚴重衝擊了成品油市場,成品油需求在傳統旺季表現出疲軟的態勢。
我國的情況也相似,國內多個地區的強降雨天氣不斷對成品油需求形成打壓。北油所分析師介紹,近日國內成品油市場將持續清淡,成品油價格也仍將以穩中下滑為主。
胡惠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一步分析表示,在諸多利空消息影響下,預計下一週期內歐美原油或將延續震蕩下滑態勢,拖累變化率處於負值內震蕩下探。因此,預計下個週期國內成品油零售價出現再次下調將是大概率事件。
此外,零售價的下跌幅度仍然趕不上批發價。國內“三桶油”汽柴油批發價格均出現了大幅度下滑,截至2016年7月18日,主營汽油批發均價已跌至5744元/噸,為十年來最低點,這一價格甚至低於年初國際原油跌破30美元/桶之時主營汽油批發均價。彼時,尚能維持在6000元/噸上下。
批發價的大幅下滑導致成品油“批零價差”持續擴大。據隆眾石化網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7月21日,國內主營汽油批零價差平均在2100元/噸左右,較上次調價時增加400元/噸左右;柴油批零價差普遍在1650元/噸,較上次調價時增加200元/噸左右。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