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崔啟斌 許晨輝)因僑興私募債違約,浙商財險2016年保證保險巨虧,成為2016年虧損最多的一家財險公司。根據浙商財險近日公佈的2016年度報告顯示,浙商財險去年凈利潤由盈轉虧,凈利潤下滑至-6.49億元,其中僅保證保險一個險種承保虧損額度就達到3.68億元。
浙商財險2016年報數據顯示,該公司去年保險業務收入35.02億元,同比上升4.5%;投資收益0.76億元,同比下降72%。凈利潤-6.49億元,同比下降1372%。其營業支出中僅賠付支出一項就佔到23.5億元,相較2015年增加4.4億元,而這主要禍起僑興私募債違約事件。
2014年12月-2015年1月,浙商財險分別與投保人惠州僑興電訊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僑興電訊公司”)和惠州僑興電信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僑興電信公司”)簽訂私募債的貨幣履約保證保險。由於僑興電訊公司和僑興電信公司無法償還債務,浙商財險履行了保證保險賠付責任。2016年12月29日起,浙商財險向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僑興電訊公司、僑興電信公司、擔保人僑興集團及吳瑞林、出具銀行履約保函的廣發銀行惠州分行提起訴訟。
這對於一家凈資産僅13億元的財險公司而言,無異於重大打擊。年報數據顯示,浙商財險近年來凈利潤都在1億元以下波動,2011-2015年,分別實現凈利潤0.15億元、0.31億元、-0.55億元、0.32億元、0.52億元。因為去年踩雷僑興私募債違約事件,該公司業績遭遇重創,以6.5億元虧損額度居財險公司之首。其中,保證保險虧損額度就達到3.68億元,賠款3.8億元,保額56.7億元,而承保保費僅為0.33億元。
僑興私募債風險讓保險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今年4月,保監會在《關於進一步加強保險業風險防控工作的通知》中指出,通過網際網路渠道開展的網際網路平臺保證保險業務,投保人是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單戶累計最高承保金額不得超過500萬元;投保人為自然人的,單戶累計最高承保金額不得超過100萬元。
據了解,浙商財險一直比較重視信用保證保險産品,早在2012年就與杭州銀行簽訂了關於小額貸款保證保險的合作協議,併為此專門成立了準事業部模式的保證保險項目組,後來還成立了專門的信用保證保險事業部。此次在信用保險栽了“大跟頭”,浙商財險正在不斷調整策略,該公司表示:“2016年下半年,公司對保證保險業務進行了策略調整,對單筆投保額大、風險集中的業務進行控制,重點開展單筆投保額小、風險分散的業務。”
目前來看,這次保證保險進行分保的可能性較小。為了防控風險,浙商財險在2017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提到,公司已經修訂《浙商財險信用風險管理辦法》,完善再保險計提資産減值,建立再保險交易對手違約風險的內部評估標準,完善公司關於再保交易對手的信用風險進行動態跟蹤和管理的相關規定。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保證保險在中國屬於一種全新偽業務,因消費者惡意逃債嚴重,保險公司陷入眾多訴訟之中且追償難度極大。實際上,鋻於保證保險的風險性,其應用範圍在英美等國都是特定的,尤其是不涉及借貸合同項下的借貸保證。而國內實際業務操作時卻在貸款合同中大量使用保證保險,企圖利用保險的辦法一舉三得:保證銀行貸款之安全、擴大保險公司業務和刺激國民消費,結果卻事與願違,保險公司成為最大受害者。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認為,保證保險業務對保險公司的要求比較高,保險公司需要在有效控制風險的情況下才能介入,並不是誰都可以做。而專門做信貸業務的銀行也有不良資産,這也就是説若保險公司涉足此類業務,則需要有非常高的風險管控能力。浙商保險案例給業內極大的警示作用,保險公司應強化內部風險管理體系,提升專業性專業水準,不該只搶業務不管背後風險。另外,信用體系也不容忽視。在經濟環境不好的時候信用體系也特別脆弱,這將帶來很大的風險。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