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布魯塞爾7月16日電(記者梁淋淋 趙小娜 帥蓉)今年的歐洲風波不斷:二戰後最嚴重難民危機仍在持續;英國公投“脫歐”帶來巨大不確定性;從比利時到法國恐怖襲擊不斷。疲弱的歐洲經濟如今還面臨另一大風險:沉疴已久的意大利銀行業仍無改善跡象,人們不禁擔心意大利銀行業會否引爆歐洲新一輪危機?
意大利銀行狀況有多糟
“世界上最古老銀行”與“世界上狀況最糟糕銀行”,不幸的是,這是同一家銀行。意大利西雅那銀行成立于1472年,是全球最古老的銀行之一,也是意大利第三大商業銀行。該銀行股價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前一度高達93歐元,如今只可憐地徘徊在0.3歐元左右。
危機源于金融危機前夕進行的“災難性”收購,西雅那銀行損失巨大,並從此“一病不起”。自2008年以來,該銀行已進行數輪融資,但仍無法走出困境。2014年10月,西雅那銀行在歐洲銀行業健康狀況評估中被認定為“狀況最差”的銀行之一。銀行官網顯示,截至2015年底,其不良資產高達469億歐元。
其他意大利銀行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意大利銀行業規模在歐元區19國中排名第四,但17%的銀行貸款是壞賬,不良資產總額達3600億歐元,佔歐元區銀行不良資產總額的三分之一,是意大利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五分之一。
自去年以來,意大利銀行業股價持續下行,英國公投“脫歐”後,投資者恐慌加劇,意大利銀行股價更是一路暴跌。其中,西雅那銀行“災情”最為嚴重,意大利監管當局不得不于本月初宣布,暫時禁止對其股票的賣空操作。
意大利銀行業深陷泥淖的根本原因是意大利經濟持續低迷。同時,意大利破產法極其僵化,也阻礙了銀行清理資產負債表。而歐洲央行實施的“負利率”政策,更進一步擠壓了銀行利潤空間。
如何改革銀行業面臨兩難
2015年底,離羅馬不遠的港口奇維塔韋基亞,68歲退休老人路易吉諾·德安傑爾在家中自殺身亡。在給妻子的遺書里,他說自己受到了意大利埃特魯利亞銀行的“羞辱和欺詐”。
德安傑爾是該銀行長達50年的老客戶,傾其畢生積蓄購買了該行約11萬歐元次級債券。然而近年來埃特魯利亞銀行深陷危機,為避免包括其在內的四家意大利小銀行破產,意大利政府批準一項救助計劃對他們進行資產重組,但代價是銀行債券持有者也要承擔損失。
和德安傑爾一樣購買了埃特魯利亞銀行高風險債券的5萬名小額投資者的投資一夜間化為烏有。意大利銀行債券持有者中三分之一是小額散戶,這意味著他們預見風險和承受損失的能力都很弱。
這起自殺事件也令意大利新上臺總理馬泰奧·倫齊備受壓力。倫齊內閣上臺後,大力推行機構改革,包括改善銀行壞賬率、推動設立不良貸款交易市場、加速破產流程、制定推動銀行合並新規。
倫齊政府還希望說服歐盟同意其動用400億歐元公共資金救助銀行業,但已被歐盟委員會駁回。歐債危機爆發後,歐盟規定成員國政府不能直接動用公共資金為銀行“紓困”。
因而,意大利政府面臨兩難困境:動用政府資金救助銀行違反歐盟規定,而如果讓德安傑爾這樣的散戶去承受重組銀行的代價,將損害執政黨選舉利益。意大利10月還將就政治改革舉行公投,這將是對倫齊政府的一次“大考”。
歐盟不松口 市場很擔心
歐元區財長11日在布魯塞爾開會,重點本是討論西班牙和葡萄牙預算赤字不達標的“煩心事”,但意大利銀行危機問題“搶了風頭”。
不過歐盟態度相當明確。歐元集團主席戴塞爾布盧姆表示:“意大利銀行不良貸款問題確實需要處理,但應以漸進方式解決。”他還“強烈反對”動用公共資金重組銀行。
德國被認為是堅決反對意大利對銀行業進行國家救助的“強硬派”。德國財長朔伊布勒說:“我們都很清楚,當初吸取了金融危機和銀行危機教訓才制定了現在的規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本月調低了意大利經濟增長預期,認為受英國公投和意大利銀行危機影響,意大利今年經濟增長率將低于1%,明年增長則僅為1%。
專家認為,鑒于意大利經濟總量位列歐元區第三,一旦發生銀行業危機將影響深遠。“搖搖欲墜的意大利銀行將是歐洲下一個危機,”英國《經濟學人》如此警告。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