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金融

英脫歐或引金融海嘯?

2016年06月28日 13:1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51.9%對48.1%!英國公投脫歐結果甫出,市場愕然:好大一樁黑天鵝事件;可謂歐洲乃至全球金融市場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遭遇的最大一次衝擊。按照慣常邏輯,匯率1%的波動都堪稱巨幅,24日這天,英鎊對美元先漲2%,然後再跌10%,諸多外匯交易賬戶基本爆倉,所謂“天都要塌了。”

  全球政府和央行已開始行動。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稱,不希望市場快速大幅波動。瑞士央行表態,對市場進行過干預,以求穩定瑞郎。香港財長曾俊華曾表態,港府已預留足夠流動資金來應對市場波動。當然,市場從來都是雙向。倫敦不眠夜,賠賺均有。比如,伽瑪交易者是當晚的國王。如果你在一、兩個月前佈局看跌英鎊期權,而今的Gamma正值收益可能是500-1000倍。同時還有分析人士認為,金融市場大幅波動之外,不排除其他歐洲國家效倣脫歐。

  對此,中國經濟網評論員張捷在《我財經》節目中表示,“在這一次大幅度的波動當中,我們應該學習西方的這種交易體系,是怎樣把風險對衝的。實際上對一個交易者來,如果爆倉了,下面再多賠錢,賠不出來的時候,就是交易體系要承擔了,包括這種西方的外匯上給的杠桿最高,好多時候可以到一百倍,所以百分之一是很大的波動,一百倍的百分之一杠桿就意味著要爆倉,這時候這麼大幅的波動怎麼辦,實際上是有很複雜的對衝體系的,不像外界想的那麼簡單,而且給你這麼大的杠桿,也不是那麼簡單的就能做單項的,可能很小的資金,拿著幾英鎊玩玩是可以的,要是大額資金這麼做,像它説的伽瑪交易的單項,那麼意味著沒有人跟你玩,玩的人會承擔鉅額的風險。”

  張捷認為,國內像這次大宗商品暴跌,其實很多的交易機構最後就是爆倉,爆倉以後炒的人走了,機構賠不起,然後成為了一些事件。國際上在這些方面,實際上比中國做的好的多,有非常好的體系來應對這件事情,之所以會有巨大的金融衍生品市場,其實是利用在衍生品市場的投資者,分散實體市場的風險,這也就是美國設立市場的目的。當然市場也出危機,但是出了危機以後,其實被掠奪的不完全是美國人買單,就像當年的雷曼一樣,最後雷曼倒掉了之後,實際上全球投資者在雷曼的所謂投資虧損都很嚴重,包括香港迷你債,當時都認為非常安全的貨幣基金的投資,最後全都是損失嚴重。在這些問題上,中國對整個的交易體系,還是要好好學習的。

  “對於英國脫歐,本身脫不脫就是一個巨大的相當於是跳動的事件,而在傳統的經濟學理論上,它把很多東西都做一些連續的假設,對於這種跳動的事件,理論應對是不足的。實際上這種跳動根本不是按照理論能連續求導的,是由事件離散來主導的變化。對於中國來講,理論界做的工作跟世界比就差的更少,所以這次的危機應對,相對來説還是好的。這裡頭雖然説有很多人有損失,對於小的散戶是這樣,對於大的機構應對比2008年要充分的多。”張捷説。(中國經濟網記者 項佳麗)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