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摩拜ofo互懟升級 幕後大贏家竟是它

2017年05月02日 08:43:18  來源:時代周報
字號:    

  一場共享單車界的大戰升級加碼,一個公眾知名度不高的國產導航係統卻成了大戰中最大的受益者。

  4月26日,摩拜單車聯合創始人兼CTO夏一平在2017中國(上海)國際物聯網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夏一平在演講中透露,摩拜單車已全面支持“北鬥+GPS+格洛納斯”三模衛星定位。摩拜此舉,似在回應20天前ofo宣布與北鬥導航進行戰略合作。

  而此前,共享單車界的兩大巨頭摩拜和ofo之間針鋒相對的競爭再度升級。4月22日,摩拜成立剛滿一周年,其針對前一天北京市出臺的《北京市鼓勵規范發展共享自行車的指導意見(試行)》發表聲明,呼吁強制召回並銷毀不具備衛星定位功能的共享單車。這被指針對其最大對手ofo,引得ofo迅速回應稱已與中國自行研制的全球衛星導航係統北鬥導航達成戰略合作。

  兩家企業都把焦點放到了導航係統,而“北鬥”—這個國產導航係統成了兩個對頭的選擇。

  誕生于軍工領域的北鬥導航係統,商業化進程在近年有所突破。至2011年底,中國北鬥一代終端社會持有量為10萬余套,參與北鬥終端研發或銷售的企業數量為50-60家,年產值為3億-4億元,佔市場總額不足1%。而歷史同期的GPS導航終端總銷售量突破4500萬臺,產值接近700億元,參與企業超過6800家。

  “雖然前些年北鬥的商業化進程有些落後,但2012年以來,北鬥導航係統迎來爆發式增長,去年總產值突破400億元,在整個行業總產值中佔比已有25%左右。”廣東北鬥天雲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北鬥天雲”)副總經理錢光清對時代周報記者說。北鬥天雲是北鬥導航的民用服務分理級服務資質分理商北鬥天匯在廣東的合作夥伴。

  在北鬥導航總經理曹紅傑看來,此次聯姻是“以共享單車行業作切入點,雙方共同推進北鬥定位技術在共享單車產業的發展,並使其成為北鬥衛星導航定位係統的重要應用領域”。

  芯片價格高昂

  “北鬥從2012年宣布開始民用化進程,到2014年前後民用市場才逐步啟動。在此之前,北鬥導航係統的定位主要還是在軍用導航為主。”錢光清對時代周報記者介紹,“不過,目前的主要客戶還是政府、企業等機構客戶。”

  目前北鬥在民用當中的覆蓋范圍包括北鬥定位為主的平臺運營服務、北鬥終端產品銷售、北鬥行業應用項目建設及相關信息服務。在市場定位方面,目光瞄準的也是機構客戶。

  一名在通信業有超過20年經驗的專家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北鬥在業界中已有相當的市場地位,尤其在農林牧漁的生產以及防洪抗災的監控,當中包括2008年汶川地震的救災工作。但他也坦言,價格較高的芯片以及相對較少的應用使得北鬥難以在個人市場的拓展。

  “以最核心的芯片為例,現在GPS的芯片價格大概是2美元,而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北鬥的芯片價格在100元左右,加上北鬥係統的成熟程度與GPS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前述專家對時代周報記者介紹。

  隨著產量的上升,北鬥芯片的價格也在不斷下降,包括華為、中興在內的國內手機制造商願意使用北鬥作為定位係統。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截至2016年末,已有超過30%的國產智能手機使用北鬥芯片。他進一步指出,“北鬥係統能實現衛星和終端之間的通信,這意味著在沒有通信信號的地方,用戶也可以第一時間發信息求救,而非像GPS那樣被動等待救援。ofo與北鬥的合作不僅能解決共享單車存在的問題,也會極大加速北鬥係統在機構市場及個人市場的發展。”

  即使已經過去半個月,但他在談起ofo與北鬥導航的合作時,臉上仍然露出激動的神色。

  共享單車或促北鬥逆襲

  共享單車在過去的2016年迎來爆發式增長,但伴隨著巨大投放量而來的,是層出不窮的單車無序停放引發的公共話題。“我們希望通過與北鬥的合作,使行業更長久更規范地發展下去。”ofo媒介經理任保巒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ofo是首個完整採用北鬥衛星導航係統定位技術的共享單車平臺,定位精準度更高,用戶體驗更好。與北鬥合作也是共享單車行業首次與衛星導航定位係統的直接深度合作。除了在定位技術合作外,雙方還會互通出行大數據、建立北鬥智能共享單車研發中心,計劃在構建智慧交通、行業定位技術標準制定等多方面展開合作。”任保巒透露。

  而錢光清介紹,經歷了3月初的升級之後,北鬥導航可以提供全國廣域米級定位增強服務。而在京津冀區域,覆蓋精度可以以厘米級計算,定位精準度更高。

  事實上,不論是與ofo還是摩拜的合作,不難看出,這不但符合政府精細化管理的發展方向,也符合政府對于北鬥的推動和鼓勵。

  “北鬥或在未來成為共享單車行業定位統一標準。”林升斷言。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學兼職教授張乃通也持相同觀點。他分析道:“2020年北鬥將完成全球覆蓋。依據規劃,屆時北鬥對國內衛星導航應用市場的貢獻率將達到60%,重要應用領域達到80%以上。”

  精度已超越GPS

  北鬥是中國自主研發的衛星導航係統。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2016年中國乘用車市場裝車載導航銷量超過1000萬臺,其中北鬥車載導航產品只有不到50萬臺,市場佔比不足5%。

  “GNSS(全球衛星導航係統)可以比喻成一個俱樂部。俱樂部里只有4個VIP會員:美國的GPS、俄羅斯的GLONASS(格洛納斯)、歐盟的Galileo(伽利略)和中國的北鬥。”錢光清對時代周報記者介紹說。

  錢光清表示,長期以來,公眾認為“導航係統等于GPS”有其必然性。“目前美國GPS是這個俱樂部的老大。憑借先發優勢,GPS成為當之無愧的行業龍頭,並得以不斷改進係統。相比之下,中國導航係統的發展相對較晚,而且遭遇不少曲折。”

  2000年,中國首先建成了北鬥導航試驗係統。2003年,中國加入歐洲的伽利略導航係統項目,希望借此走上快車道,結果卻遭受排擠。在意識到導航係統對國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之後,近年北鬥才在國家大力推動下得以發展迅猛。

  公開資料顯示,自2011年底成功發射第9顆北鬥衛星之後,北鬥係統開始試運行。截至目前,北鬥衛星係統已發射22顆衛星,實現了亞太地區全覆蓋。

  “除了覆蓋面積不斷擴大,衛星功能也使業界對北鬥充滿信心。”錢光清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北鬥經歷今年3月初一次大升級之後,定位精度從原來的10米左右大幅收縮到1-2米,已超越GPS係統;另一方面,北鬥具備其他係統都不具備的通信功能。

  “北鬥比龍頭老大GPS更先進,這種說法不是盲目自信,是有數據能夠說明的。”錢光清自豪地說。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