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商務部宣佈初裁結果,認定從中國進口的卡車和公共汽車輪胎存在補貼行為。不僅美國,今年以來,對我國的貿易摩擦案件數量繼續上升,涉及鋼材與化工等行業,出口環境逐漸惡化。這一態勢與全球市場需求低迷相疊加,將對我國外貿增長造成嚴峻挑戰。
美國商務部初步認定,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卡車和公共汽車輪胎存在補貼行為,補貼幅度為17.06%至23.38%。基於補貼幅度的初裁結果,美國商務部將通知美國海關對中國出口的上述産品徵收相應的保證金。美國商務部和國際貿易委員會將分別於今年11月和12月對上述調查作出終裁。如果兩家機構均作出肯定性終裁,認定從中國進口的此類産品給美國相關産業造成實質性損害或威脅,美國商務部將要求海關對相關産品徵收反傾銷和反補貼(“雙反”)關稅。
美國這已不是第一次對中國輪胎産品揮舞貿易保護大棒了。近10年來,美國不間斷地對我國輪胎實施各種貿易制裁。
中策橡膠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沈金榮預計,中國輪胎企業今年可能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困境。首先,原材料和人力資源成本持續上漲,推動輪胎企業總成本提高;其次,美國的“雙反”調查,將極大地影響中國輪胎企業的正常開工率。
海通證券分析師劉強認為,一旦美國認定對中國卡客車的“雙反”,勢必將對我國全鋼胎市場造成重大影響,也是影響整個輪胎行業盈利情況的最不確定的因素。我國輪胎行業原本處於産能過剩的階段,美國“雙反”將加劇行業競爭,勢必造成行業洗牌。
近期,美國商務部還認定中國鋼材傾銷幅度為266%,因此提高關稅至522%。分析人士認為,此舉表明美國鋼鐵行業正使用越來越咄咄逼人的戰術,反擊近年涌入全球市場的中國鋼材。
最近一段時期,歐盟在貿易保護方面也動作頻頻。3月份,歐盟委員會發佈《保持歐洲鋼鐵産業可持續就業和增長》政策文件,提出歐盟將在對進口鋼鐵産品採取37項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採取貿易救濟和加強事前監管等措施;4月9日,歐盟委員會推出具體措施,要求來自歐盟以外國家的鋼鐵産品在進入歐盟自由流通前必須得到歐盟主管部門的進口許可;5月12日,歐洲議會全體會議通過一項非立法性決議,反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5月13日,歐委會繼今年2月份對我國熱軋平材鋼發起反傾銷調查後,又發起反補貼調查。
今年以來,涉及中國的貿易摩擦案件數量繼續上升,涉及輕工、建材、鋼鐵等多個行業。從商品類別來看,鋼材與化工産品是遭受“雙反”最多的品種。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向記者表示,近來針對中國的摩擦不斷,背後是全球對於某些行業的“飯碗爭奪戰”。白明預計,隨著案件數量增加,涉及金額上升,貿易摩擦可能“常態”化,並影響到我國整體的外貿發展態勢。
安邦諮詢發佈的研究報告認為,我國外貿形勢嚴峻,出口環境惡化的趨勢值得警惕,相關部門和企業需要系統地應對這些變化。
白明建議應該主動出擊,形成博弈的均衡,增加對方挑動貿易摩擦的成本,打造公平競爭的貿易環境。
劉強建議,相關企業應進一步提高企業自動化和資訊化水準,提升生産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實現升級發展,邁向中高端製造;另一方面,企業可以選擇在海外建廠,通過“走出去”規避“雙反”。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