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4日電 (記者 丁棟)中國社會科學院4日在北京發佈的亞太藍皮書指出,2016年亞洲新興經濟體增長率的下滑趨勢仍然難以遏制,亞洲經濟面臨的內外部風險會進一步加大,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風險都在上升,其嚴重程度可能是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未曾遇到的。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和社科文獻出版社發佈的《亞太地區發展報告(2016)》認為,亞洲經濟短期風險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面。
一是全球貿易增速繼續下滑。鋻於新興經濟體增速放慢,全球大國的通貨緊縮趨勢明顯,全球能源資源價格低迷態勢難以扭轉,2016年全球貿易下滑或低速增長趨勢仍將延續。
二是美聯儲加息與債務風險加大。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伴隨大規模的經濟刺激,亞洲新興經濟體去産能、去杠桿的進程嚴重落後於發達國家。
三是新興經濟體與發達國家之間經濟增長的“蹺蹺板”效應。報告分析稱,2015年美日歐三大經濟體總體增長率從2014年的1.4%上升到1.9%(預期數),但這既沒有拉動全球貿易的增長,也沒有成為新興經濟體增長的引擎。相反,新興經濟體出現了增速放慢的趨勢。在這種“蹺蹺板”效應的背後,一方面可能是全球貿易與經濟增長之間的“脫鉤”;另一方面可能是持續二十餘年的國際資本流動的方向正在發生逆轉。
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指出,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伴隨大規模的經濟刺激,亞洲新興經濟體去産能、去杠桿的進程嚴重落後於發達國家。這期間,尤其是2010年之後,國際資本大規模流向亞洲新興經濟體。無論是按照債務的增速,還是按照債務的相對水準,亞洲新興經濟體都是最高的。(完)
[責任編輯:袁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