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1月14日電(記者潘林青、沈汝發、徐海濤)“積極穩妥化解産能過剩”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2016年五大任務之一。記者近日在山東、福建、安徽等地採訪時發現,除了關停、淘汰等老辦法外,一些地方化解産能過剩時使用了“網際網路+”“光伏扶貧”“財稅杠桿”等新思路、新辦法,取得了初步成效。
“網際網路+”讓古瓷都煥發新活力
福建省德化縣是傳統陶瓷大縣,陶瓷生産歷史悠久,與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並稱我國“三大古瓷都”。但近年來隨著生産線不斷擴充、生産總量不斷擴大,陶瓷行業産能嚴重過剩。
德化縣縣長歐陽秋虹説,産能過剩雖然是個老問題,但在新形勢下要有化解的新思路,德化縣選擇的是依託“網際網路+”這個平臺,擴大陶瓷産品的銷售,面向更廣闊的市場,陶瓷産業又煥發新的生機。目前,德化縣電子商務企業已達6000多家,年交易額超過40億元。
福建唐豐陶瓷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網上茶具銷售,2008年從淘寶業務起步,目前已進駐京東、蘇寧、一號店等各大電商平臺,年銷售額達6000多萬元。公司總經理李建陽説:“傳統陶瓷企業銷售渠道不暢,産能過剩,我們通過‘網際網路+’盤活了沉睡資源,至少帶動了幾十家陶瓷企業發展壯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認為,傳統行業如果能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平臺,可以有效化解部分過剩産能。一方面,“網際網路+”可以擴大産品銷路,以較低的成本達到覆蓋全球的效果;另一方面,“網際網路+”既拉近了生産者與消費者的距離,也拉近了行業上下游的距離,可以最大程度地挖掘市場潛力。
“光伏扶貧”創造産能下鄉新模式
內蒙古山路能源集團4800萬元捐助2000戶貧困戶建光伏電站、安徽林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出資800萬元認領1000戶貧困戶光伏電站建設項目……記者近日在內蒙古、安徽調研時,發現了這種既能化解過剩産能、又能帶動群眾增收的“光伏扶貧”新模式。
記者了解到,按照這種模式,由國家和省財政、市縣財政、農戶各出三分之一,集資2.4萬元在農戶屋頂、庭院建造1個3千瓦的家庭式分佈光伏發電站,並網發電後能給每戶年均增收3000元左右。相比種植、養殖類扶貧項目,“光伏扶貧”收益穩、風險小、可持續,很受農戶和地方政府歡迎。
安徽省合肥市是最早開始“光伏扶貧”的城市。合肥市經信委主任李海鷹説,將扶貧開發與光伏應用相結合的初衷之一,就是為了化解産能過剩難題,希望“光伏扶貧”不僅讓工業企業用上清潔能源,而且還能福澤千家萬戶。
根據安徽省的規劃,今後6年將為30萬戶貧困戶和1000個貧困村集體建設光伏電站,巨大的需求引來全國多個光伏企業前來參與,包括無錫尚德、北京京東方等知名企業。
“財稅杠桿”調動地方化解過剩産能主動性
玻璃是我國産能嚴重過剩的行業之一,不少地方的玻璃企業已“關門大吉”。然而山東華鵬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經營情況良好,又建成一條使用新技術的生産線,不僅能生産較為緊俏的高級玻璃製品,一年還可利用玻璃廢料10多萬噸、節電12萬度、節氣8萬立方米。
“促使我們公司化解過剩産能、進行轉型升級的最大動力,就來自於國家稅收的優惠政策。”這家企業董事長張德華説。
“對企業來説,化解過剩産能需要的不僅僅是資金、技術,有時更需要政府的鼓勵和支援,就像這些稅收優惠政策,往往就是促成企業實現轉型升級的最終催化劑。”山東省榮成市國稅局政策法規科科長李正軍説,2015年6月,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聯合印發《資源綜合利用産品和勞務增值稅優惠目錄》,而廢玻璃的再加工就在這個目錄中。僅此一項,山東華鵬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一年就可享受稅收優惠200余萬元。
山東省威海市國稅局貨物和勞務稅科科長朱威認為,有關部門可以根據産業行業發展情況及時調整部分稅種的徵收範圍,比如對産能過剩産品徵收消費稅,從而抑制生産供給,為相關企業提供明確的政策引導信號。同時,對過剩産品徵收消費稅形成的財力,可以優先用於解決産能過剩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産生的職工安置、産品研發、設備更新等需求,形成稅收促進産業升級的良性迴圈。
[責任編輯: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