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中國工業機器人年銷售增速或超25%

2016年01月05日 14:0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智能制造加速改變三大行業“流水線”

  智慧醫療打開

  千億元市場“潘多拉盒子”

  隨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新興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互聯網+主題下的智慧醫療2015年以來不斷出現在政府政策之中。

  2015年3月份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係規劃綱要(2015年—2020年)》(簡稱規劃綱要),提出開展健康中國雲服務計劃,積極應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可穿戴設備等新技術,推動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務和智慧醫療服務,推動健康大數據的應用,逐步轉變服務模式。

  這份規劃綱要的發布,點燃了資本市場對智慧醫療的熱情。一些地區政府專門設立了智慧醫療基金,包括BAT在內的互聯網巨頭、創投資金以及上市公司從醫療信息化、移動醫療、可穿戴設備等領域布局智慧醫療。有分析人士向記者介紹,這一市場有望超過千億元。

  分析人士認為,智慧醫療有助于整合醫療資源、提高醫療服務效率,更是提高醫療資源使用效率,降低醫保壓力的可行方案。目前,醫改進入攻堅期,醫保控費的壓力急需釋放,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已經迫在眉睫。

  智慧醫療

  被列入“十三五”規劃綱要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加速,慢性病的發病率增加,老百姓對醫療的主動需求、升級需求逐漸增加,我國目前已經進入醫療需求的爆發期。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出臺了上述規劃綱要,試圖通過互聯網+、智慧醫療解決這一問題。

  智慧醫療必將推動醫療衛生服務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轉變。從規劃綱要的內容看,涉及智慧醫療的領域包括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移動醫療,遠程醫療等。

  資本市場對智慧醫療的熱情日漸高漲。百度、騰訊、阿里等國內IT巨頭紛紛扎堆進軍智慧醫療領域,為未來奮力搶奪市場謀一席之地。從百度健康雲、騰訊微信醫療到阿里“未來醫院”,三大巨頭都希望爭食甚至引領這個萬億元大市場的互聯網變革。此外,行業內兼並收購風起雲涌,諸多上市公司通過並購相關企業,整合醫療資源,布局智慧醫療產業鏈。

  不過,對于智慧醫療的理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目前很多企業都在針對智慧醫療作出布局,不過,智慧醫療並沒有統一的模式,大家都將自身所認為的智慧醫療進行布局。”一位醫藥行業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包括醫療器械設備、醫療信息化、遠程醫療、可穿戴設備、移動醫療APP代表的健康管理、醫保控費、智慧養老、醫藥電商等都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根據IDC預測,到2016年底,國內醫療信息化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將達到108.5億元,2012年至2016年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4.3%,未來這一市場有望超300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在醫療信息化以及醫保控費業務領域,計算機、電子類公司已經成為主力軍。

  包括衛寧軟件、東軟集團、東華軟件、萬達信息、海虹控股、用友醫療、銀江股份等上市公司都在這一領域有所布局。

  除了醫療信息化之外,有分析人士稱,隨著醫保控費壓力的增大,未來醫保控費業務市場潛力也較大。布局醫保控費業務的上市公司有望先一步享受到政策釋放的紅利。

  健康管理有望激發

  千萬億元市場

  相比醫療信息,居民的健康管理更是一個千億元級別的市場。智慧醫療不僅是將醫患、醫務、保險等各醫療組成部分信息互聯起來,更是優化醫療健康服務流程、創新醫療健康服務方式,最終實現醫療資源使用效率和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健康管理則是智慧醫療從信息互聯到醫療健康服務的升級,也是落地“全民大健康”的最後衝刺。

  有分析人士稱,未來健康管理投資的重點是健康數據採集,而可穿戴設備、醫院、家庭醫療器械被認為是健康數據採集的重要方式。在資本市場上,可穿戴設備受到了投資者的熱捧。

  據同花順數據,在智能穿戴板塊,已有52家上市公司在這一領域進行了布局。

  九安醫療可謂是可穿戴設備概念的先行者。公司從2010年開始,將電子血壓計與智能手機相連接,成立了iHealth美國公司,開創了iHealth品牌,已經形成血壓、血糖、血氧、心率、體重、體脂、睡眠、運動等各領域的較為完備的個人健康管理產品線。2014年10月份以投前估值2500萬美金的引入IDG等機構投資。在移動醫療和智能硬件領域,公司內部已較為成功孵化了這幾個項目,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不過,可穿戴設備還暫未能給公司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九安醫療2015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僅為1.11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645.88萬元。

  在醫藥生物板塊,包括樂普醫療、寶萊特等上市公司也布局可穿戴設備。此外,一些電子、計算機、通信領域的公司也結合自身企業布局這一領域。

  對于健康管理這一方面,上述分析人士認為,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中老年人群中廣泛存在的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需要日常監測的慢性病,是健康管理應首先發力的部分,“醫療應用本是慢頻率應用,而慢性病管理則是相對快頻率”。

[責任編輯:李振]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