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3月AlphaGo大勝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後,人工智能的巨大潛力再一次引起全世界高度關注。中國作為世界最大新興經濟體,正積極採取措施緊跟人工智能科技浪潮。在此影響下,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將迎來“新紀元”。
去年5月,發改委、科技部等四部門共同制定了《“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在今年兩會上,人工智能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隨著各項促進政策的落地,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將迎來‘新紀元’,”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張永強在近日舉行的“2017人工智能產業峰會”上說。
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239億元,預計2018年將有望超過380億元。
安全防控是中國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較早的領域之一。監控攝像頭可儲存視頻數據,為警方破案提供線索。而傳統的人工觀看視頻追蹤犯罪嫌疑人的方式,在不斷累積的海量數據中如同大海里撈針,難度可想而知。
由位于北京的格靈深瞳公司研發的“智能視頻監控係統”正嘗試利用人工智能破解這一難題。據該公司創始人趙勇介紹,該係統運用了包括人臉識別在內的智能圖像識別技術,只要將犯罪嫌疑人的臉部照片輸入係統,便能從海量視頻庫中搜索出其留下的視頻資料,此後如果攝像頭再拍攝到嫌疑人的新視頻,係統會自動報警。
人機交流一直也是人工智能的熱門領域。寧波薄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李明表示,讓機器人與人類進行語言交流是比下圍棋更為復雜的人工智能技術,因為語言靈活多變,而解決辦法是讓機器人不斷“學習”。
由該公司研發的“薄言超級大腦”是構建在大規模GPU集群上的深度人工神經網絡,擁有近十億神經元參數,它可以通過不斷閱讀互聯網內容來充實自己的“知識庫”,迄今已經積累了近兩千萬實體的知識網、三億實體的語言表達、近百萬領域的專業知識,以及中英兩種語言。
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過程中,如何促進科研成果向成熟產品轉化一直是制約創新的一大難題,為此,為數眾多的科技“孵化器”正涌現出來。
“創客總部”是由北大校友和聯想之星創業聯盟于2013年發起成立的。據創始合夥人李建軍介紹,該機構專門聚焦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在公司經營等多維度為創業者提供服務,同時聯合大量投資企業為優秀項目注入資金。截至目前,創客總部已經入孵科技項目超過270個,其中120多個項目已經獲得投資,投資總金額突破11.3億元。
今年3月,中國首個國家級人工智能實驗室——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挂牌成立,該實驗室由百度公司牽頭,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單位參與建設,旨在研發人工智能基礎技術,並加速其大規模產業化。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