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國際資訊

美國版“逃離北上廣”:紐約居民2/3收入獻給房子

2017年04月19日 10:54:00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字號: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週刊》2017年第15期)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話題。在每年春天跳槽季度開始的時候,人們便開始糾結新一輪 “逃離北上廣”的老話題;與此同時,大洋彼岸美國人也在討論新一輪“逃離大城市”。

  《紐約郵報》統計發現,自2010年以來,紐約市都會區的國內移民數下降了90多萬人。這意味著,7年以來,離開紐約去往美國其他地方的人比從美國其他都市區來紐約的人數高出近100萬,從紐約逃離的人數也是全美最高。

  美國版的逃離北上廣是什麼樣的呢?

  回國度假的Lily向接待她的北京同學提出一個要求,她很想去通州和燕郊看一看。

  “我在網上經常看到關於北漂一大早上班難的報道,其實我們也一樣呀。我們是住在新澤西的‘紐漂’。”Lily笑著調侃自己。

  Lily教育背景非常好,在美國已經十幾年,目前在紐約華爾街從事金融工作,她的收入是在美國的同學中最高的。

  可是,她卻不在紐約居住。三年前,她就從曼哈頓的小公寓搬走,在曼哈頓島對岸的新澤西霍博肯買了一個兩室一廳的臨河高級公寓,站在窗口,就能看見河對岸的新雙子座。

  Lily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從霍博肯到曼哈頓只需20分鐘的車程,所以很多在紐約上班的白領居住在霍博肯。

  “紐約的房租比北京還高,我以前在曼哈頓房租是2400美元一個月,而霍博肯以前是整個紐約的價格洼地。”霍博肯沿哈德遜河以高檔大型公寓樓為主,隨著2014年曼哈頓房地産市場平均售價創歷史新高,霍博肯也水漲船高,近幾年房地産交易興旺,成交量和價格都迅猛增長。“過去一年,霍博肯市房價上漲7.5%!我自己感覺這裡很像北京的通州或者附近的燕郊。” Lily説。

  根據《紐約城市負擔能力報告》,2016年紐約居民的房租支出將佔到家庭總收入的65.2%,比2015年的59.7%又增加了不少。換句話説,紐約的房價仍在不停漲,而紐約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二,貢獻給了房子。據調查顯示,2016年1月紐約市一室一廳的平均租金是3280美元,僅排在舊金山之後,位列全美第二名。

  由於高房價、養老難、環境差等種種原因,讓人們開始對這個著名的“大蘋果城”愛恨交加,市民“大逃離”也在悄然上演,很多人不得不選擇搬離市區,以緩解各方面壓力。

  得州13年間人口凈流入100萬人

  從大城市離開後,搬去哪呢?

  在中國,一些人會選擇陽光燦爛的三亞或者四季如春的麗江;而在美國,則流行著“到得州去!”

  在美國文化中,“到得克薩斯去”曾是賭徒、逃犯和欠債者的無奈選擇。因此,美國早期的西部片都把得克薩斯州描述成淘金者的聚集之地。

  其實,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重創美國經濟以前,移民得州的浪潮就已經開始。

  美國人口普查局2013年的數據顯示,自2000年至2013年期間,全美遷居至此的人比搬離此地的人多出100萬人,其中大多是“逃離”紐約、洛杉磯和舊金山等繁華大都市的年輕人。

  從舊金山搬到得克薩斯州的Jack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生活成本低,尤其房價低廉,是得州“擊敗”眾多大都市、吸引美國內移民的主要原因。此外,較少的生活開銷、更多的就業機會等也促成得州變為美國人心目中的“陽光地帶”。

  “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美國的城市資源不像中國那麼集中,大城市集中了大部分醫療和教育等資源。我是學藝術的,還有學生貸款沒有還完,在舊金山和三個人分租一套公寓,那裏雖然藝術氣息很好,但是蝸居的生活,沒有空間創作。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通過電腦就可以獲得很多訊息,搬到現在的房子裏更加有利於我個人發展。”Jack説。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公共政策和城市規劃專業的教授斯托爾(Michael Stoll)認為,是飆升的房價迫使紐約、洛杉磯、舊金山當地居民離開,同時也嚇跑了那些希望搬到這裡來的本國居民。

  斯托爾表示,近幾十年來,美國人口正在從製造中心向南部陽光地帶和太平洋西北部轉移。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佛羅裏達州和得克薩斯州的大都會城市,以及波特蘭等西海岸城市有大量人口涌入。此外,得克薩斯州的厄爾巴索曾是居民流失最快的城市,但由於離墨西哥較近,也吸引了一小部分外國人定居。

  經濟學家與政府憂心忡忡

  長期以來,大城市是美國民眾眼中的香餑餑,那裏意味著前途光明的職業、多元開放的文化、富有情調的餐廳酒店和更高品質的生活。年輕人渴望在大城市謀求更好發展,空巢老人則喜歡都市內形形色色的博物館和別具風味的餐飲。

  “舊金山原是座包容的城市。沒有工作的詩人、尋求認同的怪咖、放蕩不羈的藝人,都可以在這裡立足。他們和我們一同搭建龐大的社會結構,但現在他們都被趕走了。”美國東北大學公共政策和城市事務專業教授巴裏·布盧斯通表示。

  他研究發現,以波士頓為例,普通家庭住房面積按1600平方英尺(約148平方米)計算,當地建築成本約為43.8萬美元。這麼高的價錢意味著2010年至2014年間,整個大波士頓地區雖然增加了6.7萬戶家庭,但新增住房僅有1.5萬套。

  布盧斯通説,在貧富分化的背景下,富人有錢買房置業,窮人則有條件等待政府補貼,“苦的是夾在中間的人”。眼下不斷攀升的房價又進一步加劇這種分化,結果會損傷城市的多元化,“只剩下富人和窮人的城市不是我想住的城市”。

  而美國政府也已意識到這個問題,紐約市市長比爾·德布拉西奧正在推動政府通過規劃,計劃在未來10年建設20萬套能讓中産者住得起的家庭住房,其中涉及修改城市區域規劃、委託企業為中低收入家庭蓋樓、放寬對住宅建設密度和高度要求等。雖然《紐約雜誌》週刊對這一計劃持懷疑態度,稱其“不完美”,但不少工會組織和商貿團體均對這項規劃表示支援。

  無獨有偶。波士頓市市長馬蒂·沃爾什也將為工薪階層增加住宅列為本屆政府要務。按照他的設想,到2030年,全市將為中低收入人群增加5.3萬套住房。

  但是,美國經濟學家和學者認為此舉成效甚微,他們對年輕人逃離大城市表示擔心。

  美國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公開表示,助學貸款債務正在剝奪復蘇的住房市場的生命力;而諾貝爾桂冠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稱這種日益增長的債務為“一場教育危機”,這種情況將“影響未來的潛在經濟增長”。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