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印度要“全民發錢”,這靠譜嗎?
近年來,無條件向公民發放現金在荷蘭、加拿大、法國等福利較高的國家已有探索和實踐。今年6月,瑞士甚至就是否為全國公民提供基本收入進行公投。然而有些意外的是,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1/3人口在貧苦線以下的印度也在研究“全民發錢”。該計劃甚至於2011年至2013年在印度試驗過。
當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印度婦女自我就業協會在印度中央邦的兩個村落進行試點。被調研村落的每個成年人每月獲得200盧比現金額外收入,每個兒童獲得100盧比並由其監護人代領。此政策執行3個月後改為通過銀行系統發放,金額提升至每人每月300盧比至500盧比。在另一個少數民族村落中,全民發放的起始金額略高,成年人300盧比每月。經過兩年研究,扶貧專家發現獲得額外資助的村民們並沒有把錢更多地花在消遣娛樂及減少工作上,相反,他們更有計劃地把錢花在房屋修繕、技能培訓等發展性需求中。
研究結果2013年發佈後,立即引發社會各界關注,輿論界紛紛探討此方案在印度推廣的可能性。支援者堅信此舉首先做到了社會公平,這在有相當民主基礎的印度社會顯得尤為重要,該方案極大程度地解決了由於扶貧對象界限不清所帶來的發放混亂以及由此造成的腐敗。反對人士認為,“全民發錢”是對國家經費的巨大浪費,有專家稱要想通過發錢來使全民跨越貧困線就得每年多支出11%的GDP。印度現有的扶貧體系已經消耗了GDP的4.2%。
圍繞“全民發錢”,印度國會不乏議員提議在更大範圍內推廣。既然印度從民間到政府大多看好“全民發錢”,那為何該政策一直沒有推行?印度婦女與社會保障協會理事莫蘭得拉女士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政府預算不足以及相關服務體系不健全是阻礙印度“全民發錢”的主要障礙。莫蘭得拉認為,實驗項目的成功更多依賴於項目組人員的專業性與實際上起到的監督作用,它使得發放資金更為精準,使用途徑和效果也得到有效反饋。而實際上印度更廣大地區缺少最基本的社會及金融服務體系,這是印度各項扶貧政策不得不靠基層機構乃至部族首領來落實的原因,這其中難免涉及新的腐敗問題,而由“全民發錢”引發的通貨膨脹以及人員流動性不足問題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印度理工學院教授賈延·托馬斯分析稱,與西方社會的“全民福利”有所不同,該政策在印度的主要目的在於扶貧,而基於這一目的是採取“精準”政策還是“普世”政策,一直沒有定論。他認為,在印度這種貧富差距很大的發展中國家,在扶貧項目上提高效率往往比兼顧公平更值得提倡。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