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前景不明朗並未影響英國人節日購物的熱情,越來越多的英國人忙著為親朋好友準備聖誕禮物。圖為在英國倫敦,兩名女子在一家商店的櫥窗前自拍。
英國商會近日發佈研究報告,上調2016年英國經濟增長預期至2.1%,這比3個月前的預測數據上調了0.3個百分點。英國商會預計,2017年的經濟增長率為 1.1%,2018年預計增長1.4%。
英國官方資料顯示,整體看,2016年經濟表現好于預期,但未來發展有著不確定性。英國商會的報告稱,在脫歐公投之後,英國經濟基本保持穩定,但“目前的增長態勢可能不會持久”。
經濟“韌性”有助於抵禦短期衝擊
從英國之前公佈的本年度秋季預算報告看,2016年英國經濟成績可圈可點:截至今年第三季度,GDP增長2.3%,就業率也保持將近75%的歷史高位,今年全年的GDP增長預期為2.1%。自2010年以來,英國經濟從國際金融危機中開始復蘇並趨於穩健,近年來成為七國集團中表現最好的經濟體。
在今年6月份的公投後數周,英國央行降息至新低0.25%,並重啟資産購買計劃以支撐經濟。因為當時央行認為英國經濟將很快陷入衰退。而經濟的走勢出乎人們意料,經濟沒有墜入衰退境地,整體經濟形勢發展好于預期。對於這樣的表現,英國財政大臣哈蒙德評價説,這是因為英國經濟具有非凡的“彈性”和“韌性”。
在保持經濟增長方面,英國大多數企業在時局突變之後表現出較強的抗壓能力。英國商會總幹事馬歇爾歸納説,脫歐公投以來,英國企業採取了和以往一樣的經營模式和策略,繼續堅持生産和出口,從而避免了經濟因脫歐而急劇放緩的局面。
英國《每日郵報》也分析指出,如果因為脫離了歐盟,英國企業就驚慌失措、自亂陣腳,那樣的話,後果將是令人心痛的,英國經濟將難逃步入冰窟的厄運。
同時,英國家庭支出在歐洲名列前茅,幫助英國經濟經受住了今年脫歐公投的衝擊,對推動經濟增長“功不可沒”。12月13日,全球會計師行普華永道發佈報告稱,英國家庭支出水準高於歐洲其他地區,英國家庭平均一年支出5萬英鎊,對經濟的貢獻“顯而易見”。
英國約克大學商務發展教授傑克森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寬鬆的市場環境、自由的經濟政策、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優勢、人才科技優勢、傳統服務業和旅遊業一直保持強有力的增長勢頭、建築業和製造業不斷回暖。這些都形成合力,助推英國經濟保持活力和韌性。
12月13日,英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11月份以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衡量的英國通貨膨脹,由10月份的0.9%上升至1.2%,這是自2014年10月份以來的最高水準,同時也超出此前經濟學家的預期。英國《金融時報》預測,通脹數字還將會進一步攀升。
脫歐以及高通脹風險將抑制中期增長
英國統計局近日發佈的數據顯示,在8月、9月和10月3個月裏,英國的失業率維持在4.8%的低位,不過就業人數已經開始出現小幅下滑。分析認為,考慮到脫歐的不確定性,很多公司在雇傭新員工上持觀望態度,明年失業率預計會上升。
英鎊貶值和通脹逐步加劇,是目前英國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
自英國脫歐公投以來,英鎊兌美元匯率平均下跌15%,兌歐元匯率下跌10%。雖然目前英鎊匯率有所回升,但反彈幅度難挽整體上的跌勢。英格蘭銀行(英國中央銀行)副行長布羅德本特強調説,英鎊的貶值“有助於英國經濟增長”,因為它會“刺激投資”。
倫敦帕丁頓區一家經營化粧品出口的地方公司銷售經理帕特曼告訴本報記者:“英鎊貶值,並不全是壞事,它對我們出口能起到積極的支撐和推動作用。”
但英鎊走低在提振企業出口的同時,也導致進口産品和能源價格上升,從而削弱了家庭的實際購買力,對消費預期形成掣肘。
英國商會的報告預計,英鎊貶值將推高通脹並打擊消費支出,因為工資增長被價格上漲侵蝕。報告還預測,英國經濟在2017年將面臨“顛簸之路”。英國一些媒體也分析稱,英國的“苦日子還在後面”。
普華永道的分析認為,英國消費者熱衷花錢,導致其幾無存款,普通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儲蓄率只有2%。“如果經濟遇挫,他們的支出就可能急劇回落,從而使經濟受到衝擊。”
英國商會警告説:“英國與歐盟的關係以及更高通脹的不確定性將抑制中期增長。”
客觀説,眼下英國尚處於公投退歐之後的緩衝期,或者叫模糊期,一切都有待談判敲定。英國未來的經濟形勢主要取決於同歐盟談判的結果。英國對歐洲國家的出口,幾乎佔其總出口的半壁江山。有媒體悲觀地估計,英國脫離歐盟可能損失2%至5%的GDP增量。與歐盟的談判,尤其是如何定位英國脫歐後的雙方經貿關係,將是頗費週折的過程,如果能夠謀取獲得更大的市場準入,降低關稅,則有助於英國出口和經濟發展。如果歐盟拒絕英國繼續享受統一市場、低關稅等待遇,甚至對英國採取懲罰措施,英國經濟將蒙受沉重損失。
為避免出現經濟暗淡的前景,以及為脫歐後可能引發的經濟震蕩進行有效“減震”,不久前出爐的英國秋季預算報告提出對策,一是英國政府向經濟注入約260億英鎊資金,幫助經濟應對脫歐談判及在與歐盟外部建立新型經貿關係過程中的風險。二是強調英國經濟自身的內生力,突出科技創新、教育、基礎設施建設、製造業等領域的發展,以拉動經濟增長,把負面影響盡可能“最小化”。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