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張雯
今年前10個月,我國生豬産業鏈表現吊詭:豬價從年初起飛,並於5月達到歷史高位;與此同時,往年“豬週期”常見的散戶追高並未同步出現。據農業部數據,今年10月生豬存欄37709萬頭,同比下降3.4%。伴隨上述現象,今年以來“洋豬肉”進口也達到歷史性高位。
而巨量進口的背後,是懸殊的生豬內外價差。事實上,橫亙中國生豬産業鏈20年的“豬週期”,眼下正受到有史以來最高進口量的“洋豬肉”的挑戰。“洋豬肉”咄咄來襲,市場又將幾分天下?生豬産業鏈表現吊詭,潮水退去都有誰在裸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試圖從這些數據以及現象的背後,挖掘出中國生豬産業鏈向規模化演進的真實圖景。
今年前10個月,共有139.4萬噸豬肉漂洋過海,進口到中國。據海關數據顯示,2016年10月我國進口豬肉共11.54萬噸,環比下降17.8%,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仍43.5%,而1~10月份累計進口豬肉量更是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132.8%。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