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國際資訊

揭秘三星新戰略:用“軟環境”贏得硬體戰

2016年11月30日 13:52:14  來源:環球網
字號:    

  “科技改變生活”不再只是口號,在近日落幕的第三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涵蓋人工智慧、數字經濟、智慧醫療、智慧物流、物聯網等多項內容的“黑科技”從幕後走到臺前。而智慧終端和感測器在未來的人工智慧時代將無處不在,基於大數據的自我學習能力,智慧終端會越來越聰明,人們正在進入一個萬物智慧的時代。

  作為全球領先智慧手機製造商,三星在追逐“黑科技”的道路上也不遺餘力。據了解,三星電子在峰會上向公眾介紹了三星新一代複合生物處理器(Multi-BioProcessor)技術,可應用於不同的移動設備,包括智慧心貼、智慧手環、智慧手機等。近日曝出的三星將推出可折疊手機的最新設計專利消息引發業界廣泛關注,此外,最新推出的Galaxy C系列旗艦新機C9 Pro更是採用MSA微縫天線技術。三星如此“任性”的不計成本打造一款手機,源於對技術創新的執著追逐。創新精神是三星的基因,也構成了三星作為科技“拓荒者”的實力所在。在三星看來,軟體可能是每一次硬體戰背後的主角,三星正在用“軟環境”創造大世界。

  未來交互的“技術工匠”

  在汽車智慧化的浪潮下,很多科技巨頭似乎都有自己造車的計劃,不過技術實力雄厚的三星似乎並不打算這麼玩。最近,三星電子總裁兼首席戰略官Young Sohn在接受《福布斯》採訪時表示,三星並沒有所謂的造車計劃,而是更傾向於改善未來車輛的智慧連接性、電氣化性能以及用戶體驗。

  Young Sohn稱,三星已經逐漸意識到他們對於進入傳統工業領域並不感興趣,為汽車製造商和車主們提供更好的軟硬體才是更好的選擇,而這也是三星前段時間斥資80億美元收購哈曼國際工業的重要原因。

  在三星的眼中,未來駕駛汽車將和使用智慧手機的體驗有些類似,許多便捷資訊和技術會直接融入智慧汽車,而最終完全的自動駕駛是很有可能實現的。因此,三星希望借助後者旗下的哈曼卡頓、JBL、AKG等音頻品牌進軍火熱的智慧汽車領域。目前哈曼整個業務中有很大一部分和汽車相關,如果再加上三星本來就強勢的半導體和螢幕等業務,這家韓國科技巨頭在汽車領域將擁有相當分量的話語權。

  而事實上,智慧硬體時代,尤其是智慧手機已經進入存量時代,未來智慧手機發展一定朝向更加智慧化的方向發展,如果單純依靠硬體升級,必將被時代所淘汰,在未來競爭中,軟體將成為每一次硬體戰背後的主角。

  正如業界所看到的那樣,智慧手機市場已經進入到了激烈的競爭時代,而目前智慧手機産業的引領者依然是三星和蘋果,同時他們也是不可回避的直接競爭對手。這從其各自佔據著智慧手機市場份額、營收和利潤的絕對優勢可見一斑。

  媒體認為,光靠硬體無法持續成為市場領導者,是給全球手機廠商的啟示。但想要開發屬於自己的作業系統並非易事,除了足以傲視群雄的實力,還要有堅定不移的戰略支撐。在這一點上,三星Tizen系統的成功正在向世人證明,要堅持不懈的開發自己的手機作業系統,一款作業系統要獲得成功需要多年的耕耘,時機成熟的時候,一個偶然因素就能讓其獲得成功。

  最近,三星對外宣佈,每月將會提供最高100萬美元獎勵Tizen遊戲開發者。換言之,每月下載量最大的前100款遊戲每款都會獲得1萬美元獎勵。業內認為,對於三星自家的Tizen來説,從沒有像現在這樣重視。

  此外,據國外媒體SamMobile報道,Tizen團隊和微軟結盟,投入人力物力財力支援.NET和Xamarin論壇,以便加速完善Tizen的.NET支援,其中就包括Tizen專門的Visual Studio工具,換言之C#程式員可以為Tizen打造APP。

  種種跡象表明,三星扶持自家系統Tizen的戰略目標再度提升。事實上,近幾年三星對於Tizen的重視程度一直都在不斷提升,它已經成為三星智慧可穿戴設備、電視、冰箱的作業系統。

  據了解,Z-品牌Tizen系統手機深受印度消費者歡迎,在今年第一季度,三星售出約6400萬部手機,Tizen證明了其競爭能力。此外,一位ICT專家表示:“雖然Tizen沒有像iOS和Android一樣領導世界,但是在智慧手錶市場它的價值得到了承認。未來,我們的世界將會被智慧設備包圍,家電和汽車都會安裝作業系統,三星可以借機將Tizen裝進智慧設備。”

  而值得注意的是,Tizen是三星進軍物聯網市場的核心組成部分。從PC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再到物聯網,作業系統和晶片的發展無疑是至關重要的一環,PC網際網路時代成就了Wintel聯盟,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見證了谷歌和高通的強勢地位。

  所以,對於還沒到來的物聯網,無論是英特爾還是高通也在積極佈局,三星自然也是不例外,可見Tizen系統在三星所具有的戰略意義,Tizen將漸成為三星用來打通各終端的一把鑰匙。

  在人工智慧加上網際網路的驅動下,各行各業都將越來越服務化。

  聚焦智慧生態 發力未來市場

  三星如今的創新成果涌現,源於自身幾十年來持續不斷對創新的巨大投入。作為傳統的消費類電子製造企業,三星每年都有許多産品推陳出新。三星智慧手機率先推出曲面屏,是典型的核心技術創新案例。

  據StrategyAnalytics統計顯示,三星Galaxy S7 edge上半年的出貨量達到1330萬台,成為上半年安卓陣營全球銷量第一,而目前這款産品又獲得新的榮譽獎項。據外媒稱,在近日揭曉的移動設備消費者選擇獎中,三星S7 edge獲封全球最佳手機,同時三星也被投為全球最佳手機製造商。

  三星近年來屢屢獲獎,其根源在於三星的創新能力,尤其是在虛擬現實頭盔、視頻採集設備上,三星的創新也都是業內居首。三星正在開發各種VR軟體與硬體整合形成新的交叉業務,比如三星的MilkVR視頻播放器和Gear 360全景相機可以全面整合,用戶可以在MilkVR網站上自建的頻道上發佈VR視頻。

  如今,對三星而言,螢幕、晶片、處理器等硬體上的絕對優勢並不是其全部實力,頻頻在軟體服務方面發力的三星,正在用一個又一個滿足消費者訴求的開發項目,詮釋著其軟硬結合的領導力和源源不斷的創新力。

  當下,深度學習技術在矽谷已經遍地開花,谷歌、蘋果、亞馬遜、Facebook以及特斯拉都在該領域加大了投資。美國市場研究公司Tractica預計在2024年針對企業商用的深度學習軟體年收入將達到104億美元,而該數據在2015年僅為1.09億美元。

  對於矽谷的科技公司來説,深度學習主要是作為一種提升軟體性能的方式,比如説像蘋果的Siri這種語音識別程式在利用了深度學習技術之後就能夠更加自然地回答人們的問題。

  10月初,三星收購蘋果Siri發明人創辦的人工智慧(AI)新創公司Viv Labs,更顯示了其厚積薄發的勢頭。三星表示,將進一步擴展服務生態,計劃從2017年下半年起將Viv引入智慧手機,並逐漸擴展至三星所有電子與電器設備。

  業內認為,三星收購Viv Labs公司發展人工智慧,可以讓三星在尖端人工智慧領域與其他科技巨頭競爭。而三星商業開發和戰略收購高級副總裁Jacopo Lenzi表示:“我們在利用AI上有著獨特的機會,向行業展示了未來的智慧、互聯世界的樣子。”

  聚焦智慧生態的未來,三星還將在下一代通信技術包括物聯網、車聯網、工業網際網路以及智慧機器人、AR/VR等領域展開研究。尤其是5G技術的推出,能夠為智慧製造行業提供強力支撐,其大力發展將解決人與物、物與物的連接。

  所謂5G,即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如果説4G技術的主要優勢在於數據傳輸速度快,能夠以50倍于3G的速度在網上瀏覽,那麼,作為網速約20倍于4G的5G技術,其價值不僅在於快,更在於能夠每平方公里連接100萬個以上的物體、通信傳輸的錯誤率為10的負9次方、時延可達到毫秒量級。

  作為全球頂級智慧手機製造商,三星在追逐5G技術的道路上一樣執著。三星方面此前向媒體透露,到2020年,該公司希望其5G設備年銷售額達到10萬億韓元以上(約合86億美元)。這對於三星當前的網路業務而言是一個巨大的飛躍。近日,三星電子宣佈和中國移動研究院一起完成了5G樣機技術試驗。

  中國三星研究院院長張代君在2016中國智造業年會上表示,多年以來,三星在5G技術和産品研發上,積累了很多技術和經驗;未來三星也將繼續加強和中國政府、中國運營商的合作,共同推進相關技術産業的標準化和商用化。

  據悉,從2014年開始,三星致力於5G技術和産業的商用,並已經在多個5G技術研發領域實現突破,包括基於毫米波的多小區切換演示,開發毫米波的信道模型用以提高5G網路規劃效率,致力於基站和終端産品小型化必要的射頻技術研發,並於2015年完成基於3.5GHz的FDMIMO演示。

  憑藉網路業務部門在毫米波研發經驗方面的大量經驗積累,三星在推動5G發展上擁有獨特的機會,贏得未來。張代君指出,物聯網已經是未來發展趨勢,智慧製造遠遠不是工業製造自動化的範疇,它意味著大數據上傳至雲端、高速數據處理與回傳反饋。在這樣的一個智慧製造過程中,有許多場景需要人工智慧、5G通信技術、物聯網技術的完美結合。

  至此,三星已勾勒出一條清晰的戰略線路圖——從硬體戰重點轉移到軟體戰中,再用“軟環境”贏得硬體戰。短期在移動端包括Samsung Pay移動支付標記(Token)、指紋識別、三星KNOX軟體防護等技術的創新,中期在核心作業系統Tizen、AI人工智慧、AR/VR等領域展開的研究,以及在5G技術上的長期積累,三星正在向外界釋放出來進軍物聯網,搶佔萬億美元市場先機的重要信號。

  毫無疑問,注重物聯網技術的研發,以及生態系統的搭建的三星在轉型之路上的步伐正在加快。文/張淇人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