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福布斯網站11月10日文章,原題:在中國遇到的6類科技創新 感知總是滯後於現實,有時會相差10年。儘管中國的山寨形象仍根深蒂固,其國內卻同時存在幾種創新潮流。
1、科技商品。中國成為世界電子工廠已是舊聞,如今的深圳被稱為“硬體矽谷”。全世界70%的手機、80%的空調和90%的個人電腦都是“中國造”。中國科技公司進軍全球實屬正常:聯想、華為和TCL都是世界領軍者。
2、利基産品。這股浪潮伴隨零部件商品化而至,由此産生的“山寨”運動不僅將“快時尚”引入電子領域,還為剃鬚刀手機等新奇産品敞開大門。
3、“小米化”。意指“互聯設備的快速商業化”。小米帶來一種關鍵的商業模式創新:在網上“閃售”不做廣告的低利潤優質電子産品。如今,小米正提供電飯煲、空氣凈化器、機器人吸塵器和智慧電動車等。華為、Vivo和Oppo等亦在沿襲類似模式。
4、快速跟進者。激烈競爭迫使企業家注重速度而非破壞性創新。許多人還關注被低估的生態系統適應術,正如達爾文所言“適者生存”。一些來自外國的中國産品已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騰訊源自ICQ,美團點評由(團購鼻祖)Groupon進化而來。
5、創新買家。中國企業正在全球收購發明、品牌和分銷網路,《哈佛商業評論》稱之為“通過收購的創新”。
6、“真正”創新者。作為消費級無人機的世界領軍者,大疆創新是一家中國企業,但它並非異數,而是中國新一批“真正”創新者的先鋒。
中國大多數硬體初創企業仍將以國內市場為主,在獲得“獨角獸”地位前不會在全球拋頭露面。但未來最可能成功的,將是那些護照上蓋滿章的企業家。(作者本傑明·喬菲,王會聰譯)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