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食品

節後山東菜價一直漲 賣家:20年沒見過這麼高的價

2016年03月18日 09:04:00  來源:齊魯晚報
字號:    

  節後應該穩中有降的菜價,如今卻一直上漲,薹菜價格甚至四天翻了一番。冬季本該是供菜主力的南方,卻因接連的寒潮導致蔬菜大幅減産,北方蔬菜上市時間也延期一月。而高價菜又催生各環節的加價,等氣溫回升北方菜大量上市後,菜價才會有所下降。

  薹菜四天價格翻番飯店都炒不起了

  “往年過了正月十五菜價就會逐漸下降,怎麼今年到了現在還這麼貴?”經營一家飯店的趙先生,15日一早在七里堡市場上買了三樣菜,紅辣椒、青辣椒、芹菜各三四斤,而這就花了他70元。他忍不住抱怨,現在的菜價漲得不像樣子。

  “現在飯店光花在買菜上的錢,就比往年增加了50%。貴的菜已經開始減量供應,有客人點菜時就説已經賣光了。”趙先生無奈地説,像四塊錢一斤的薹菜,飯店都做不起了。

  其實,不光消費者覺得貴,七里堡市場上的批發商也覺得今年菜價高得有點離譜。

  “自從有了批發市場以來就沒見過這麼高的菜價。”楊慶軍已經在市場上賣菜20多年了,他的菜攤上有青辣椒、紅辣椒、芹菜、薹菜、有機菜花等,但是四塊錢一斤的薹菜卻讓不少人望而卻步。短短20分鐘裏,有四五撥人來問價,但是卻沒有人下手購買,問完之後都撇撇嘴離開,表示太貴了。

  “薹菜的價格僅4天就翻了一番。從2塊多錢漲到了4塊錢,平均一天漲價5毛。”楊慶軍説,菜貴了賣得也少了,以前每天能賣出四五千斤,而現在只能賣一兩千斤。

  菜價高賣不出去中間商更要加價彌補利潤

  這幾天從菜源地壽光傳來資訊,青辣椒的收菜價又上漲了,已經漲到了6 . 5元一斤。“從壽光到濟南的市場,每斤又得加價兩到三毛。”楊慶軍説,“明天的批發價肯定要漲到6 . 8元,而從我這兒賣出去,又得漲錢,至少要賣7塊錢。”

  整個市場上,蔬菜是一片漲勢。持續高價的大蔥不説,番茄、薹菜、蕓豆、有機菜花等都一直在高價位運作。

  七里堡市場上的批發商張國棟,在13日進了最後一批一萬多斤大白菜之後,決定先停車歇業幾天。“市場上庫存的白菜,好點的能賣到一塊八九,但從肥城收貨拉過來就得1 . 75元甚至1 . 8元。別看白菜賣得貴,還是沒多大利潤。”

  張國棟説,濟南市供應的大白菜,主要來源於肥城冷庫的存貨,目前也有少量早春大白菜上市,但價格依然較貴。“現在正青黃不接,各地存貨賣得差不多了,新菜上市還太少。”

  “菜越是少,價格加得越多。”楊慶軍説。一棵菜從地裏到市場上,需要經過代辦、凈菜、加工、運輸、批發市場、菜販子等多個環節,而收購的菜數量越少,每個環節的成本越高。

  具體來説,批發商在自己手裏存貨少、賣得出的情況下,就考慮在價格上彌補量少帶來的損失。“蔬菜的價格太高,賣不動,量少了,小商販自然要通過增加利潤的辦法賺錢。”楊慶軍介紹。

  菜農挑起菜販子誰給的價格高就賣給誰

  菜源地産量減少,直接推動了價格的上漲。劉先生從滕州批發卷心菜和蘿蔔,現在是聽到哪兒能收到菜就豎起耳朵來。“菜少了,可是菜販子還是這麼多,以前是菜販子挑菜農,現在是菜農挑菜販子,哪個給的價高就把菜賣給誰,就這麼把菜價給抬起來了。”批發商劉先生説,“打個比方,10個菜販子搶5000斤菜和10個菜販子收10000斤菜,價格能一樣嗎?”

  “收貨太難了,不好找貨源。”15日,奔波了三天,跑了好幾個貨源地才湊起一車菜的張國棟説,因為缺貨,他要比以往多花費一倍的時間來找貨。“正常情況下,三天能賣一輛車的貨。”而這些都是無形之中增加的成本。

  因為難收貨,代辦的仲介費也隨之增加。“往常給代辦的錢一般是一斤一分錢,現在貨不好收,得給他兩三分錢。”張國棟説,一般毛利在兩毛左右就可以批發,而貨難收的時候,一環環的成本漲上來,不少批發商也會因為賺不到錢暫時歇業。

  根據壽光蔬菜指數網的周價格綜合指數,今年節後漲了2個點,打破了以往的規律。節後綜合指數也是一路攀高,最高值達到221 . 27,到3月13日,綜合指數已經到了218 . 42。不過從本週蔬菜價格定基指數走勢圖來看,指數小幅下跌。

  “再過一段時間天氣暖和了,青州大白菜上市的就多了,價格也能降下來點。”張國棟説。業內人士預計,四月中旬或五一後,價格會略有回落。

  菜農説法

  番茄每畝多賺10000塊

  在山東壽光市古城街道,十幾個村集中種植番茄。野虎村的張志華家裏種了三個大棚,共計三畝多。在2月中旬,他去年8月底種上的番茄,就以平均三塊多的價格賣完了。因為行情好,農戶的收入也多了。

  “去年平均兩塊多,今年至少三塊。”張志華説,番茄的價格就比往年同期要高一塊多,年後價格堪比春節,“年前早種上番茄的,現在都賣到了四塊錢一斤。”

  張志華説,番茄一般分春秋兩茬,種植成本大約一元一斤,往年一個大棚的番茄,賣到三萬元左右就不錯,今年受行情影響,他多賺了一萬元。“賣得好的還有賣到五萬元的。”據了解,番茄畝産量大約20000斤。正常情況下,張志華能收穫60000斤番茄,而2015年,他只收穫了40000斤。“去年八月底種上的那一批,坐果的時候遇到連陰天,生長慢,尤其是11月,幾乎沒見到太陽。”

  受天氣影響,番茄不僅上市時間晚了大約一個月,産量也較往年下降了至少四分之一,價格自然上漲。“不太好的也能賣上高價了。”張志華説,本村的番茄主要銷往深圳、北京、東北等地,因為缺貨,批發商對番茄品質的要求也松了下來。“好的不好的一起收。” 本報記者王小蒙張玉岩實習生張亞冉

  這個月的買菜錢多花了五六百

  本報記者 王小蒙 實習生 張亞冉

  市民餐桌上的功能表,是菜價的晴雨錶。菜價一高,原本依喜好來買的菜,現在也只能看價下菜碟。“不高於四塊錢的菜才會考慮要。”市民出門買菜,錢也比以前多帶了一倍。

  “大蔥太貴了,以前常吃的牛肉大蔥水餃,今年過年都沒吃上。”濟南市民孫女士無奈地説,儘管她收入不低,可面對七八塊錢一斤的大蔥,狠了狠心還是沒下去手。

  以前大蔥論捆賣,還時不時在市民買別的菜時搭上一根,現在卻成了菜販手裏的寶貝。擺出這麼幾根,市民也是看得多買得少。過年時泉城市民劉女士家收到親戚自種的兩捆大蔥,調侃説這是多年來收到的最真誠、最貴重的過年禮物了。在濱州市民孫女士家裏,用洋蔥代替蔥花已經大半年了。只有過年做蔥油鯉魚的時候,才花八塊錢買了兩根蔥。而現在,隨著洋蔥價格的接連上漲,她炒菜再也沒放過這些佐料。

  “連最喜歡吃的青椒,都已經倆月沒吃到了。”眼看超市裏七八塊錢一斤的價格,算算一盤菜就算不放肉也得要五六塊錢,孫女士只好買了馬鈴薯和白菜,而這也成了她餐桌上的常客,“白菜雖然也貴,好歹吃得住啊,能做的花樣也多。”

  家住濟南華信路附近的白領王女士,上週末去超市隨便買了幾種菜,就花了45元。“現在就是看著便宜的菜買,低於四塊錢的才會考慮,特價的像黃瓜、山藥,買了不少。”月入七八千元的她,也不得不看價下起了菜碟。

  “以前買三四樣菜也不過十塊錢,現在都得二十了,出門買菜也得多帶錢才行。”曹女士説,因為家裏有小孩,菜價雖高,但為了營養全面還是沒有減少種類,“不過光孫子喜歡吃的香菇油菜,做起來至少也比以前貴了一兩塊錢。”

  家住山東師範大學附近的潘女士説,她買菜一般每種買個二三斤,過去一百塊錢還能買一大堆菜,而現在一百塊錢破開還沒怎麼花就沒了。“這一個月買菜錢,比往年這個時候多花五六百啊!連蘿蔔都一塊五一斤了。”

  就在前兩天,市民徐女士讓老公去買眼饞已久的西藍花,沒承想老公買了卻落在市場忘拿回來,於是她逼著老公去菜市場把菜找了回來。“當時他買了一點菠菜和一個西藍花,就花了將近十塊錢。一棵西藍花就七塊錢,平常便宜的時候也就算了,這麼貴的菜怎麼能丟了?”(記者 王小蒙 張玉岩 實習生 張亞冉)

[責任編輯:袁楚]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