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新機遇:97個數字職業新鮮出爐
新華社北京2月23日電 題:就業新機遇:97個數字職業新鮮出爐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胡林果、李平、熊嘉藝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新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凈增了158個新職業,其中首次標注了97個數字職業。數字職業的出現意味著什麼?將對就業市場産生怎樣的影響?
集中在數字技術應用業領域
在當今數字化迅猛發展的趨勢下,眾多數字職業應運而生。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主任吳禮舵介紹,最新修訂的職業分類大典共標注了97個數字職業,佔職業總數的6%。
從産業分佈看,大部分數字職業集中在數字技術應用業領域,如數據安全工程技術人員、工業網際網路工程技術人員;數字化效率提升業和數字要素驅動業領域,如智慧樓宇管理員、網際網路行銷師;還有數字産品製造業和數字産品服務業領域,如農業數字化技術員等。
34歲的梁鋒鋒是浙江舜雲互聯技術有限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他已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工作近10年,為上百家企業進行過數字化改造,涉及鈑金、注塑、機械加工等各類企業。
梁鋒鋒説,隨著數字化浪潮襲來,企業普遍向數字化生産與管理要效益。“很多中小企業做生産與管理領域的數字化改造,投入三四十萬元,可能給企業帶來生産效率的明顯提升。”
通過數字化賦能提升效益,不少農業企業也嘗到了甜頭。已經有4600萬用戶的北京一畝田新農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不僅通過數字化手段幫助農産品産銷對接,還到廣東徐聞等地對當地農民進行數字化銷售的培訓指導。
該公司市場部負責人歐連維説,如今手機成為“新農具”,農業數字化技術員成為受認可的新職業。“同事之間都説,現在我們不是‘程式員’‘客服’,是‘農業數字化技術員’了!”
人才需求增長 多領域存缺口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佈的《2021年北京市人力資源市場薪酬大數據報告》顯示,部分數字職業的薪酬水準較高。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區塊鏈工程技術人員,年薪中位數為48.7萬元,排名第二至第四位的數字職業分別是資訊安全測試員、雲計算工程技術人員、人工智慧工程技術人員。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發佈的《數字經濟就業影響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數字化人才缺口巨大。
數字平臺的興起為數字職業發展提供了陣地。中國就業促進會會長張小建表示,在數字平臺的産業鏈上衍生出了人工智慧訓練師和區塊鏈應用操作員等數字新職業,為分佈在縣域和偏遠地區的自由職業者提供了靈活就業的機會。
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吳瑋説,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工業設計、增材製造、機器人工程技術等是浙江省著力發展的主要産業,這些數字職業在浙江需求較大。
數據安全是網路安全的一個重要分支。奇安信行業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裴智勇認為,數據安全人才的短期缺口至少在5萬至10萬人之間。
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發佈的《工業網際網路産業人才需求預測(2021年版)》顯示,工業網際網路人才需求連續三年保持高速增長,預計2023年我國工業網際網路人才需求總量將達235.5萬人。
多措並舉促進數字職業發展
吳瑋認為,標注數字職業從宏觀上來説,有利於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加速數字技術創新;從微觀上來説,有利於減少行業間人為壁壘,構建行業人才流通和評價標準。
數字職業更加注重實踐操作。梁鋒鋒説,以工業網際網路為例,工業網際網路是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的産物,工業網際網路工程技術人員需要懂IT、懂工業、懂製造,目前這種複合型人才少,且需要5年以上的成長期。
不少受訪者表示,當前數字職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教育與實踐脫節的問題。“比如,目前國內從事數據安全工作的,絕大多數還是電腦、網路工程或通信專業的人才,專門學習網路安全專業的人才非常有限。”裴智勇説,已經有高校開設了部分數據安全相關的課程,但體系化的數據安全課程還較缺乏,所學內容與應用實踐仍然有不小差距。
業內專家建議,未來可通過組織教師培訓、外聘專家授課、建設工業網際網路公共實訓基地等方式,將教育教學與實際崗位、工作場景結合起來,實現産教融合。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教授、雲家園縣域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寧連舉建議,大力推動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改造,加速推動構建智慧綠色、安全可靠的前瞻性數字基礎設施,發展協同感知物聯網;同時,打通各部門、各行業之間的數據壁壘,推動數據生産、採集、加工、傳輸與交易的便捷化、市場化,為數字職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