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職業從業者的日常工作是什麼樣?發展前景如何?
從事新職業,他們的工作有點“潮”
服務機器人應用技術員、食品安全管理師、建築幕墻設計師、調飲師、電子數據取證分析師、碳排放管理員……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日前發佈了18個新職業,至此,中國已有4批共56個新職業落地。
新職業的出現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有的順應數字化技術發展潮流,有的符合綠色發展理念,還有的滿足了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新職業獲得認可,對促進就業創業、引領職業教育培訓改革、推動産業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那麼,這些新職業從業者的日常工作是什麼樣?未來,新職業的發展前景如何?帶著好奇,本報進行了走訪。
服務機器人應用技術員:
為機器人裝上新“大腦”
“祝你生日快樂……”在北京市朝陽區一家汽車銷售服務店的客戶休息區內,一台白色的送餐機器人走向一名當天過生日的顧客,唱起了歌。而幫助機器人完成這一活動的,是來自上海擎朗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的服務機器人應用技術員張曉明。
送餐、運貨、迎賓、清潔……如今,智慧機器人已在很多服務場景中成為人們的好幫手。與此同時,保障智慧機器人正常運作,對其進行優化、維護和管理的新職業“服務機器人應用技術員”應運而生。
張曉明先對店內新購置的幾臺擎朗送餐機器人進行了常規檢查,“硬體性能要檢測晶片、電路板等是否正常,軟體程式上要看看能否流暢運作。”送餐機器人走怎樣的運動線路?在哪個地方停靠?送餐過程中停留時間多長?張曉明繼續向店內工作人員詢問起各項細節,然後打開自己的電腦設置起來,“我們會根據客戶方需求,具體設定每台機器人不同的地圖。”
不到一個小時,機器人的新“大腦”調試好了。張曉明又耐心地培訓店內工作人員如何控制送餐機器人:“送餐模式”可以設置目的地,“小吃模式”可以設置停留時間,“多點模式”可以按順序進行一趟多點位送餐……張曉明還列舉了一些機器人維護的注意事項,提醒店內員工多加注意。“除了保證送餐機器人各指標正常,我們也要確保客戶能熟練操作,這樣才能將機器人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張曉明説。
一套安裝、調試和操作培訓的流程下來,也就花了3個多小時。張曉明告訴筆者,今天的任務比較順利,所以用時短,但很多時候,情況要複雜得多。“像為餐館調試送餐機器人,就得避開營業時間,半夜或者淩晨工作是常態。有時正在調試中,突然來了很多客人就餐,那我們就得停下,在店裏等幾個小時,客人離開後才能繼續工作。”
儘管有苦有累,但專業性強、自由度高等特點,讓張曉明愛上自己的工作。“服務機器人應用技術員的工作並非模式化的,而是需要根據不同環境給出不同的專業建議。看著機器人在自己手下‘活’起來,為客戶帶來好的服務體驗,非常有成就感。”張曉明説,“這個行業與最新科技緊密相連,工作中能學到很多新知識。現在國家很重視人工智慧等新興行業,對年輕人來説,能從事這一行業也是難得的機遇。”
食品安全管理師:
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一定要提醒顧客打開‘健康寶’登記,免洗消毒液要擺在更顯眼的位置。”在北京市王府井的一家海底撈火鍋店,穿著白色大褂的食品安全管理師齊晉弘正在忙碌。
食品安全管理師指在食品生産、餐飲服務和食品流通等活動中從事食品安全風險控制和管理的人員。齊晉弘進入該行業已5年多。
今年,這一新職業獲得“身份認證”,齊晉弘十分高興。“食品安全是大事!”他滿是自豪地告訴筆者,“人、機、料、法、環,從人員到機器設備、原料、操作方法和店內環境,各個環節都要符合規定,這些都是食品安全管理師要監管的內容,我們要為顧客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做好這份工作,需要有細心、耐心和責任心。每天,齊晉弘都是店裏來得最早、走得最晚的員工。早上6點多,他就要到店,先檢查昨天的收尾工作——食具是否都洗乾淨、擺放整齊了,地面是否經過了消毒,垃圾是否按分類標準進行了傾倒等。其他員工到崗後,齊晉弘要盯著每個人,不時地提醒大家規範作業:洗手必須按固定步驟來,洗後要烘乾;在後廚操作間,接觸不同食物要換不同的手套;菜上有黃葉子必須摘掉;做好的火鍋湯底要先測溫再上桌……“有些新員工不了解操作細節,我要在旁邊指導他。有的老員工,工作久了可能會懈怠,我也要督促提醒。”齊晉弘常常忙前忙後一整天,沒一刻能坐下歇歇。
一個合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師,得把眼睛當成探照燈,哪兒有問題都看得見。總盯著同事的錯處“找茬”,別人會不會産生反感?“這就是我的工作內容,有上進心的員工都會理解。”齊晉弘説,“只要操作都規範,我就不會來盯著了。大家共同的目標都是為顧客提供安全舒適的就餐體驗。”
如今,全國海底撈的每家門店都設置了食品安全管理崗。除了負責本店內的食品安全,他們還會向公司的品質安全管理中心反饋意見,為公司制定食品安全制度提供建議。齊晉弘給筆者講了一個例子:“疫情防控期間,公司要求店里加大消毒力度。最開始,要求衛生間地面、便池均用濃度2000ppm的消毒液。但我們實際操作後發現,在小空間內全部使用高濃度的消毒液,會導致味道過重難以揮發,而且地面濕滑,很不安全。我反映了這些情況後,公司將規定調整為在不同區域使用不同濃度的消毒液,效果就好很多。”
雖然辛苦,責任也重,但齊晉弘真心熱愛自己的工作,並且覺得在其中收穫了許多。“從入職到現在,我的工資大概翻了4倍,未來晉陞空間也不錯。隨著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大家對食品安全問題會越來越重視。我相信這一領域會有更多的市場需求,未來食品安全管理師的就業前景也會更好。”齊晉弘説。
建築幕墻設計師:
給建築穿上“保護衣”
在第四批新職業名單中,有一個職業叫“建築幕墻設計師”。有了建築設計師,為什麼要再細分出一個“幕墻”設計師?筆者採訪了從事該職業的北京江河幕墻系統工程有限公司華北大區總工程師霍炎焱。
“幕墻就像是保護建築的衣服,主要用於公共建築上,比如火車站、機場、五星酒店及大型商場等。”霍炎焱告訴筆者,幕墻挂在建築外面,是建築物的外墻圍護,但並不承重。除了很多摩天大樓會採用的玻璃幕墻外,石材、金屬板、陶板、鋼板等材料也會在幕墻設計中涉及到。
對人來説,衣服的作用一是保護身體,二是展現風格;對建築來説,幕墻的作用也是如此。“現在很多建築物設計過程中越來越重視幕墻。有的建築外立面採用了曲面設計,還有的建築對通透性、採光性的要求很高,要實現這些都需要更專業的幕墻設計。所以,建築幕墻設計師的工作,就是針對不同建築的要求,對幕墻的結構、工藝、性能等進行量身定制,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時為每個建築賦予獨一無二的個性。”霍炎焱説。
比如天津茱莉亞學院在進行幕墻設計時,設計師除了要計算每根螺釘的受力,檢驗材料的熱工性能,模擬建築對風壓、水壓的承受能力之外,還要著重考慮如何實現建築的隔音需求。霍炎焱告訴筆者:“學院的每個房間都配有樂器,所以我們重點進行了隔音處理。篩選幕墻材料時,提出了高於一般住房的隔音性能標準。我們對各種材料先進行了模擬實驗——隔音效果是否達到預期,應用起來是否美觀?色彩搭配是否融洽?造型大小是否相宜?反覆斟酌才能挑選出最合適的。”
除了動工前需要詳細規劃,建築幕墻設計師還有更多後續工作。據霍炎焱介紹,建築幕墻設計師不僅要負責設計,還要考慮這件“保護衣”如何“穿”,“上身”效果如何,以及竣工後的長期維護保障。“這些環節缺一不可。”霍炎焱説,“這份工作程式步驟多、專業性強、時間跨度長,所以建築幕墻設計師需要很強的責任心。”
從事建築行業多年,霍炎焱很高興看到建築幕墻設計師這一職業獲得更多認可。“更細緻的分工會帶來更專業的行業發展。對建築幕墻設計師來説,與每個項目的親密接觸都是一段值得紀念的奮鬥史。我也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優秀的年輕人加入建築幕墻設計師的行列。”
調飲師:
把“快樂”加進茶飲裏
“以前別人問我的職業,我都説‘做奶茶的’,以後就可以更驕傲地説我是‘調飲師’了!”在新茶飲品牌喜茶位於北京的一家店內,筆者見到了調飲師夏雲龍。
調飲師這一新職業指“對茶葉、水果、奶及其製品等原輔料通過色彩搭配、造型和營養成分配比等完成口味多元化調製飲品的人員”。可夏雲龍覺得,這份工作的價值不僅是製作一杯茶飲而已。“很多年輕人平時工作很忙,休閒時喜歡喝各種茶飲、果汁,把這些飲料叫做‘快樂水’。那麼調飲師就是為他們製作快樂的人。”
這份工作不輕鬆。早上8點,夏雲龍到店開始做準備,製作飲品所需要的大量鮮果、芝士、茶底都要在營業前處理完畢。“葡萄需要剝皮、去籽、搗碎、腌制;茶葉需要水煮、稱重、燜制、拍打,一系列的標準步驟操作完成後,才能成為當天的物料。”每份物料都有嚴格精確到分鐘的保質期,調飲師要根據近期營業額、當日天氣情況等因素進行調整,既要留足備料,又要儘量減少浪費。
上午10點,門店營業時間到了,從網上下單的顧客單號已經顯示在電腦上。不大的吧臺後面,夏雲龍和其他店員開始忙碌。夏雲龍告訴筆者:“別人看我們做奶茶時覺得眼花繚亂,其實我們手中每個細節都是有規範和標準的。”每杯飲料的加糖量、水果量,上面奶油的形狀、杯子上標簽粘貼的位置,甚至是把飲料遞給客人時的角度都有著統一標準。“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客人在任何店裏買到的茶飲口味都一樣。”
每天與不同的客人打交道,需要調飲師有很強的服務意識。有的年輕女孩要點網上同款“隱藏功能表”;有位老奶奶,聽了孫女的推薦,第一次來嘗試年輕人愛喝的茶飲;店裏用小眾水果做出的新品,客人好奇又忐忑,需要專業的介紹……各種情況,調飲師都要隨機應變。“這份工作的技術含量其實不少,要動手也要動腦,還得在實踐中成長。”夏雲龍説。
對於未來的職業發展,夏雲龍充滿憧憬:“據我了解,現在公司的調飲師有1萬多人,大部分是像我一樣的‘95後’。對我們,公司會進行內部專業培訓,也開放了晉陞途徑。如果做得好,將來可以升職到管理崗位,這也是我的奮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