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然資源資産“大家底”公佈 看看都有啥?
我國自然資源資産“大家底”公佈!看看都有啥?
自然資源是人類社會生産發展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空間。我國的自然資源就是我們國家的自然家底,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本錢。 在剛剛(23日)閉幕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審議了國務院關於2020年度國有自然資源資産管理情況的專項報告,集中披露了我國國有自然資源資産狀況。
具體來看:
截至2020年底,全國國有土地總面積52333.8萬公頃。目前我國已發現礦産資源173種,其中具有資源儲量的礦種163個。
現有石油探明技術可採儲量36.2億噸,現有天然氣探明技術可採儲量62665.8億立方米,煤炭儲量1622.9億噸。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有關規定和我國主張,管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
我國共有海島11000多個;海岸線長度約3.2萬千米,其中大陸海岸線約1.8萬千米,島嶼岸線約1.4萬千米。我國還擁有海洋生物2萬多種,其中海洋魚類3000多種。
我國加快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監測體系建設
自然資源部所有者權益司司長 廖永林:這些向全國(人大)報告,可以更好了解我們國家的自然家底,促進更好地開發利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資源保障,促進生態安全、其他基礎設施的建設。
國務院關於2020年度國有自然資源資産管理情況的專項報告還顯示,通過優化配置,依法合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礦業權出讓等收益,國家所有者權益得到了有力維護。
“十三五”期間,全國國有建設用地累計供應306.1萬公頃,其中以出讓方式供應129.1萬公頃,出讓價款290759.2億元。全國礦業權累計出讓10796個,合同金額4181.3億元。全國用海累計審批91.5萬公頃,徵收海域使用金364億元。無居民海島累計審批33個,徵收無居民海島使用金1.4億元。
圍繞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目標,我國出臺一系列文件,覆蓋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改革、自然保護地體系、國土空間規劃、河湖長制、林長制、天然林保護修復、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等,建立了省以下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
我國加快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監測體系建設,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推進自然資源和不動産統一確權登記,完成了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長江幹流(宜賓以下)、淮河干流中游段、根河等5個國家重點林區、太湖等區域的自然資源確權登記等。
自然資源部所有者權益司司長 廖永林 :中央在(國家公園)試點的基礎上正式批准設立了三江源、武夷山等5個國家公園,這些公園的設立可以更好地帶動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促進生態文明和生態安全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