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潛力在消費回暖中激活
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偶發的疫情並未阻斷人們的消費熱情,就地過節、省內遊短途遊、居家消費等成為新熱點。與此同時,假期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充足、品種豐富、價格平穩。
“今年國慶假期的消費總體保持平穩增長的態勢,與往年相比出現一定的結構性變化。”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趙萍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展望第四季度消費前景,借助節慶消費的良好氛圍,有望更好地創造新的消費增長點。
就地過節也精彩
國慶前夕,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副司長王斌表示,“節日消費市場將以繁榮穩定為主基調”。
從國慶假期整體情況看,由於局部疫情反彈及部分地區提倡就地過節,本地消費、周邊消費、居家消費等成為假期消費最顯著特徵。
“由於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依然很大,因此,跨省旅遊過節的遊客數量不能與疫情之前的火爆場景相比。”趙萍表示,與此同時,自駕遊成為人們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從疫情防控角度看,更有利於保障出行安全,而且能夠滿足個性化的旅遊需求”。
趙萍認為,國慶假期消費也呈現出一些突出亮點。首先,愛國熱情帶動文化服務消費快速增長。《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等愛國主義電影熱映,紅色旅遊受追捧,相關領域消費增速非常高;其次,旅遊消費呈現持續回升走勢。雖因疫情防控需要,多地景區採取限流措施,但相對於上半年而言,國慶假期旅遊消費總體持續回升;此外,“宅經濟”特點更加突出,特別是“宅家”的年輕消費群體在假期擴大了網路消費的規模,網路消費增速持續處於高位。
假期消費又有新玩法
隨著個性化旅遊需求的增長,人們的出遊目的地從傳統熱門景點轉向城市新興景點。周邊綜合性度假村、精緻露營産品等新玩法尤其受追捧。
在北京,京郊周邊遊行情持續火熱,延慶的觀星民宿、長城日出,懷柔、平谷的帳篷露營,密雲的夜遊司馬臺長城成為國慶假期的預訂熱詞;在瀋陽,由老工廠車間改建而成的1905文化創意園成為熱門打卡地,“老味道”成“新寵”。
智慧消費、健康消費更受青睞,線上線下融合緊密。在廣東,線上線下互動,套係化家電、智慧大屏及智慧化小家電單品等受到消費者追捧,“水牙線”衝牙器、便攜咖啡膠囊機、語音電動晾衣架、洗地機器人等智慧家電尤其受到年輕人關注;在南昌,多個旅遊景點植入體育運動元素,旅遊消費潛力在融合中不斷被激發。
各城市的主題公園也在國慶假期迎來又一波遊玩熱潮,尤其是節前剛剛開業的北京環球度假區,成為北京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美團打車數據顯示,國慶假期,北京環球度假區周邊打車量明顯增長,10月2日達到高峰,比9月份日均單量增長近50%。
國慶假期,北京老字號餐廳迎來客流高峰。“假期的客流比平時大概翻了一倍,差不多每天要接待將近3000人,國慶節當天人更多。”北京市馬凱餐廳鼓樓店經理呂永傑説。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線上點餐方式。據了解,同和居飯店、慶豐包子鋪、華天延吉餐廳等外賣銷量同比增長超過50%,華天二友居、護國寺小吃、惠豐酒家等品牌的節日外賣同比增長也超過20%。
親子消費及露營、沖浪、潛水、逛音樂節等新興遊玩方式也備受歡迎。在家過節更催火“長假宅經濟”,食材消費增加,外賣鮮花訂單量大幅提升。
多措並舉保障市場繁榮
為促進消費潛力釋放,各部門各地區多措並舉保障國慶假期市場供應,加強疫情防控和安全隱患排查,確保市場平穩有序。
從供應方面看,北京、內蒙古、廣西等地指導大型商貿流通企業增加蔬菜、肉類等採購和庫存數量。黑龍江組建市場保供專班,建立“點對點”供應機制,保障封閉小區生活必需品供應。海南等地組織平價菜投放市場,青島在全市設置120個批零網點,組織投放政府儲備肉類和蔬菜。
各地因地制宜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促消費活動:上海啟動金秋購物旅遊季,雲南開展“惠購金秋”促消費系列活動,濟南舉辦金秋消費季活動,湖北等地發放了惠民消費券。
針對國慶假期的交通運輸組織保障,交通運輸部強化旅遊景區、客運場站等重點區域的運力投放,做好與鐵路、民航的銜接,加強城市客運重點線路動態監測和運力調度,切實提高疏運能力,避免客流聚集。同時,積極開展電子客票、定制客運服務,改善乘客出行體驗。
從國慶假期整體情況看,兩方面問題值得注意。一是消費市場持續恢復仍存在不確定性。特別是局部疫情多點散發,干擾消費持續回升。二是在全球疫情蔓延的背景下,具有聚集性特點的消費恢復速度不及預期。“對此,還是需要統籌疫情防控和消費市場恢復,才能使消費保持持續穩定回升的態勢。”趙萍表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通過新産品、新服務和新業態來激發消費增長的潛力,“要用足第四季度節慶特點,營造良好的促消費氛圍,將新産品、新服務和新業態加快推向市場”。(經濟日報記者 馮其予 吉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