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型經濟躍上新水準
圖①:中歐班列駛出浙江金華浙中公鐵聯運港,奔赴萬里之外的法國杜爾日港。
汪 健攝
圖②:第二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期間,國外客商在寧波老外灘步行街品嘗中國美食。
董小飛攝
圖③:繁忙的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動化碼頭。
王 寧攝
5月30日,伴隨著汽笛轟鳴,“廣州—敖德薩”中歐班列在廣州海關監管下,從廣州白雲大朗鐵路貨運站順利啟程,約25天后將抵達黑海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烏克蘭敖德薩。這趟班列的成功開行,是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合作深度與廣度持續加深的新注腳,為粵港澳大灣區聯通黑海開闢了開放合作的新通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適應經濟全球化新趨勢、準確判斷國際形勢新變化、深刻把握國內改革發展新要求,以更加積極有為的行動,推進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對外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的主動、贏得國際競爭的主動。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鞏固外貿傳統優勢,培育競爭新優勢,拓展外貿發展空間;著力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提高利用外資水準;完善對外投資體制,加強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堅定不移提高開放型經濟水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外貿高品質發展不斷推進
對外經貿連接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意義重大。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對外貿易局限于同少數國家互通有無、調劑餘缺。1978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佔全球份額的0.8%,列全球第二十九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迅速發展。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外貿易發展進入新階段。我國積極參與多邊貿易體制下的經貿合作,推進貿易便利化,貿易規模、貿易品質不斷取得新突破,對外貿易實現跨越式發展。2004年貨物貿易進出口規模突破1萬億美元,2007年和2011年分別突破2萬億美元和3萬億美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穩步推進貿易強國建設。2013年,我國成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2018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佔全球份額達11.8%。
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應對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我國外貿運作品質、效益繼續穩步提升。2020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32.16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成為全球唯一實現貨物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
——外貿結構不斷優化,品質效益逐步提升。改革開放前,我國貨物貿易主要是以出口初級産品來換取工業製品。改革開放後,工業製品在商品出口中逐步佔據絕對主導地位。2020年,我國機電産品出口10.66萬億元。出口商品結構的優化有力地提升了貨物貿易發展的品質和效益。
——貿易夥伴日益多元,市場佈局更趨平衡。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貿易保持持續較快增長,遍佈全球的多元化貿易格局逐步形成。2020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貿易額首次突破千億美元,達到1034.5億美元,同比增長8.4%。
——新業態蓬勃發展,外貿動能不斷釋放。近年來,我國強化貿易領域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模式和業態創新,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增加到105個,市場採購貿易試點增加到31個。2020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和市場採購出口分別增長了31.1%和25.2%。
利用外資水準持續提升
“去年,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全年交付量達385萬輛,佔中國市場份額達19.3%。”大眾汽車集團(中國)首席執行官馮思翰表示,大眾集團1984年進入中國市場,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親歷者、見證者和貢獻者,大眾集團從中國的改革開放中獲益良多,將進一步擴大在華投資經營。
作為連接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重要紐帶,外資企業在增強國內國際經濟聯動效應,提升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人民生活水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全面落實外商投資企業國民待遇,努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利用外資水準持續提升。2020年,在全球跨國直接投資大幅下降的背景下,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逆勢增長,全國實際使用外資9999.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2%,規模再創歷史新高。
——開放領域不斷擴大。“十三五”期間,我國連續4年修訂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鼓勵外資投資領域持續增加。今年4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在天津、上海、海南、重慶4省市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試點期3年。服務業開放再寫新篇。
——開放水準不斷提升。加快建設對外開放新平臺。辦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充分發揮國際採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平臺作用;創新廣交會、服貿會辦展模式,增強國際影響力;落實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加快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順利開局,蓬勃發展。目前,我國已設立21個自貿試驗區,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向全國複製推廣了260項制度創新成果。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2020年,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正式實施,全面取消商務領域外資企業審批備案,實施資訊報告制度;出臺外資企業投訴工作辦法,發佈中國外商投資指引,加大投資促進保護力度。日前發佈的《2021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顯示,61%的受訪外資企業將中國作為首選投資目的地,2/3的企業表示將進一步增加在華投資。
跨國經貿合作成果豐碩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和世界各國不斷深化多雙邊經貿合作,合作的形式和內容不斷拓展,有力地促進了多雙邊關係穩定健康發展,實現了互利共贏。
深化“一帶一路”經貿合作。截至2021年1月底,我國累計同140個國家和31個國際組織簽署205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2020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9.37萬億元,對沿線國家和地區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77.9億美元,增長18.3%。完善經貿合作機制平臺。一大批綜合效益好、帶動作用強的項目落地生根,促進了互聯互通和當地經濟發展。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水準不斷提高,産業聚集效應和輻射作用明顯增強。
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建設面向全球的自貿區網路,已與26個經濟體簽署19個自貿協定,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全球最大的自貿區“揚帆啟航”。我國堅定支援多邊貿易體制,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改革。
奮進“十四五”、開啟新征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我們將以擴大開放促進深化改革,全面提高開放水準,加快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作出更大貢獻。
本期統籌:杜海濤 歐陽潔
版式設計:蔡華偉
數據來源: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