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實體活力 新一輪降成本政策陸續落地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推出19項降成本清單,明確今年實體企業降成本的任務書。《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當前,從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針對小微企業、製造企業的減稅降費以及所有降成本舉措正在緊鑼密鼓落地,政策紅利加速直達市場主體。在不久的將來,還有包括對先進製造業企業按月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等一系列為實體企業減負的政策將密集落地,更多紅利可期。
記者了解到,根據時間表,上半年還有一系列降成本政策將集中落地,其中包括對先進製造業企業按月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引導銀行擴大信用貸款、持續增加首貸戶,推廣隨借隨還貸款,使資金更多流向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更多流向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受疫情持續影響行業企業給予定向支援。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將政策落實落細是關鍵,要在推進過程中不斷完善,確保政策效果發揮到位。同時,要通過改革提高企業盈利和抗風險能力。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財政部、人民銀行聯合印發《關於做好2021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8方面19項任務清單,派發減稅大禮包,降低融資、人工、用能、土地等要素成本以及制度性交易成本。
各項政策落細落實是關鍵。目前,多個部門在進一步制定出臺細則,推進減負紅利進一步落地。5月19日,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印發關於做好2021年減稅降費政策精準落實工作的通知,就精準落實好各項稅費優惠政策措施等作出部署安排。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還與全國工商聯聯合印發《2021年助力小微企業發展“春雨潤苗”專項行動方案》,共同開展2021年助力小微企業發展“春雨潤苗”專項行動。
今年4月以來,我國針對小微企業、製造企業的減稅降費新舉措已陸續落地,包括對小微企業年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再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將製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等。記者了解到,隨著這些政策在基層落地生根,不少企業享受到減稅紅利。
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是社會經濟的毛細血管,關乎民生就業大計。“作為一家小型建築公司,疫情的暴發讓我們公司的資金週轉變得很困難,好在去年的企業所得稅緩繳政策解了燃眉之急。但今年年初,我們既要繳納去年的緩繳稅金,又要準備今年一季度的申報。正發愁之際,就接到了稅務局政策輔導團隊到府送來的小微企業優惠再減半的好消息。算下來新的優惠政策為我們減免了近20萬元企業所得稅,現在只需要繳納2萬餘元就可以了。”公司財務負責人劉柏強説。
位於湖南的臨湘泰誠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普通貨物道路運輸和資訊配載的物流企業,年銷售收入1000萬元左右。該公司財務負責人張傳雄算了一筆細賬,僅一季度公司可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減免金額8.6萬元,減稅“紅包”變為企業的利潤。
製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動態備受業內企業關注。稅務總局發佈進一步完善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後,勝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朱國強算了一筆賬:今年享受最新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後,預計新增企業所得稅減免825萬元。
降低融資、人工、用能、土地等要素成本也是今年降成本的重點內容。日前,河南省發展改革委赴漯河等地督導清理取消城鎮供水供電供氣供暖行業不合理收費專項治理工作。
貴州省發改委等八部門推出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若干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優化部分路段差異化收費、分時段差異化收費;對納入國家和省級專項規劃、重點工程和重大項目的物流項目,在建設用地指標方面予以重點保障。《關於進一步強化海南省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實施意見》則提出了20條政策措施,全力推動金融支援中小微企業發展。
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首席宏觀研究員羅志恒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一系列降成本政策陸續落地,有利於降低企業成本費用,放水養魚,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也有利於企業增加投資,鼓勵企業創新,促進産業鏈升級,助推新發展格局的構建。
他指出,當前最迫切的是兩個方面:一是落實落細政策,要降低企業享受“降成本”的門檻,避免各種表格和申報,也不能在降成本的同時抬高各種隱性成本。二是要處理好政府財政收入、企業成本費用與居民收入的關係。
“在降成本方面最迫切的是保持政策的穩定性與延續性,堅持降低顯性成本與降低隱性成本相結合。”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孫傳旺表示。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蔣震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稱,《通知》統籌兼顧、全方位、全口徑地為企業降成本減負擔明確了時間表,有利於更好地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當前,將政策更好的落實落細是關鍵,這不是單個領域也不是單個部門的事兒,要協同共治。此外,還要從現實出發,結合企業調研的實際情況,瞄準企業成本的難點和痛點,精準施策,同時注意不斷評估政策實施的狀況,在推進過程中不斷完善,確保政策效果發揮到位。”
對於下一步降成本的發力點,羅志恒認為,通過降成本促進實體企業發展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改革從長遠提高企業盈利和抗風險能力,改革遠比階段性措施重要。比如,要通過放開市場準入和加強監管,後移監管環節。“當前能耗成本等較高,主要在於市場準入放開還不夠,充分的競爭環境下成本自然下降。通過深化多個領域的改革才能長久地降低企業運作成本,提高經濟運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