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共用消費”漲價:是“剩者為王”還是竭澤而漁?

2021-03-18 08:26:0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字號

  最近,期盼“車厘子自由”“口紅自由”“外賣自由”的人們突然發現,共用單車起步價已從最初的每小時0.5元、1元提升至半小時1.5元,“單車價格逐步超越公交車”;共用充電寶漲幅更驚人,已從之前半小時免費或每小時1元,猛漲至每小時4元,如果一時間難以歸還還會面臨更高的單日費用……各類共用經濟業態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之後,猝不及防地狠狠“割”了用戶一刀。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家對於實行市場調節價的商品或服務,享有充分的定價自由。但是,近期一些共用經濟産品或服務大幅漲價,確實有不合理的地方,引來網民紛紛吐槽也是有原因的。

  做一道簡單的算術題,就能明白人們為何對幾元錢的漲價如此抗拒:在各大電商平臺,知名品牌的10000毫安培時的充電寶,不到80元便可買到,甚至二三十元就能買到容量尚可的充電寶。但是,如果租用共用充電寶,以平均每次使用2小時計算,租用10次的錢就足以購入一個品牌充電寶;如果當天因各種情況無法及時歸還,還要支付額外費用,可能比買下一個充電寶還要貴。

  屢屢上調價格背後,是可觀的利潤空間。近日,共用充電寶企業“怪獸充電”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的招股文件顯示,其2020年的營收高達28.09億元,其中96.5%來自充電寶租借業務;2019年,“怪獸充電”凈利潤為1.67億元,凈利率達8.2%。

  為何在網民的一片吐槽和反對聲中,部分共用經濟企業還能挺直腰板肆意漲價,甚至信心滿滿衝擊納斯達克?它們靠的並非高精尖科技,而是在網際網路經濟中用價格戰和瘋狂渠道佈局擠垮競爭對手,説到底仍是“先燒錢搶佔市場,後漲價收割”的套路。

  只要稍微留心就能發現,無論是共用單車還是共用充電寶,都已從當年的群雄逐鹿變為幾個玩家主導市場的格局。但“剩者為王”的局面剛形成,相關企業就迫不及待地舉起了收割的鐮刀。

  當然,板子不能完全打在共用經濟業態身上。以共用充電寶為例,以前進駐娛樂場所、飯店等客流量較大的熱門商圈,大都是免費的,但世易時移,現在一般要向商家繳納不菲的入場費,還要被收取極高比例的抽成。這些商家似乎沒有意識到,共用充電寶能夠方便消費者,實際上也能提升其服務水準、留客能力。

  雖然在數字化加快推進的當下,出門在外給手機充電慢慢變成了一種“剛需”,但如果持續漲價,共用充電寶未來的結局不難推測:假如沒有新的企業入市攪局,以更低的價格再次引發“價格大戰”,用戶只能逐漸降低充電寶的租借頻次,逐漸養成出門自帶充電寶的習慣——除非十萬火急,他們不會再租借充電寶。

  企業急著賺錢,投資人忙著上市,商家樂得額外增收,各方看上去都得了好處,但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用戶消費習慣,很可能被相關利益方一點點毀掉,“剩者為王”因竭澤而漁最終變成無“魚”可捕。

  3月初,橙心優選等五家社區團購企業被市場監管總局行政處罰,原因是以不正當價格行為擾亂市場秩序。不難看出,從打車軟體到社區團購,再到種種共用經濟新業態,只有持續加強監管,在相關行業出現不好苗頭時及時叫停,才能避免消費者的剛需被竭澤而漁,進而讓網際網路經濟新業態不再是“收割大戶”。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