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政策“不急轉彎” 意在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十四五”開局之年,宏觀政策走向備受關注。這也成為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的焦點話題之一。
“今年要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促進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精準調控。宏觀政策要繼續為市場主體紓困,保持必要支援力度,不急轉彎,根據形勢變化適時調整完善,進一步鞏固經濟基本盤。”宏觀政策不急轉彎這一操作取向,日前在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被再次強調。
這一定調始於2020年12月份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議指出,“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援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今年2月份,央行發佈的《2020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對這一基調進行了更具體闡述,“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堅持穩字當頭,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係,保持好正常貨幣政策空間的可持續性。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把好貨幣供應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同時根據形勢變化靈活調整政策力度、節奏和重點”。
人們常説,重要的事情説三遍!在筆者看來,宏觀政策不急轉彎之所以被反覆強調,説明這一操作取向確有深刻的時代意義,短期看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中長期看有利於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新舊秩序重塑期,經濟結構處於國內新舊動能轉換期,國內經濟發展處於疫情衝擊向疫情消退的過渡期,基於國內外和長短期的複雜發展環境,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宏觀經濟政策延續和優化了去年的政策邏輯和著力點,不急轉彎,繼續為市場主體紓困,但重點任務部署著眼于增強中長期內生動力和防範風險,以期達到既利當下又惠及長遠的目標。這已成為兩會代表委員對此熱議的共識。
具體來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精準調控”,其中“定向調控”“精準調控”強調了政策結構,“相機調控”則強調了政策節奏。這將成為2021年中國宏觀政策的重要特徵。
從財政政策來看,仍然積極,表述由去年的“更加積極有為”調整為“提質增效、更可持續”。疫情衝擊下的“超常規”財政政策今年邊際收斂以“更可持續”,注重優化支出結構、挖潛增效。
貨幣政策依舊以穩健為基調,表述由去年的“靈活適度”調整為“靈活精準”“合理適度”。業界專家普遍認為,“精準”位於“適度”之前,意味著貨幣政策將更加聚焦于經濟的結構性問題,通過引導信貸投向、金融體系讓利兩大手段,支援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復蘇。同時,綜合考慮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以及3%左右的通脹目標,預計貨幣政策“轉彎”的力度將較為溫和,節奏將較為平穩。
從具體指標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財政政策目標高於市場一致預期:赤字率擬按3.2%左右安排(2020年3.6%以上、2019年2.8%,2021年為前兩年折中);不再發行抗疫特別國債;擬安排地方專項債3.65萬億元(2020年為3.75萬億元),優先支援在建工程。貨幣政策則延續了“不急轉彎”的方向,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推動實際貸款利率進一步降低,同樣好于市場預期。
當然,我們還需看到,保持經濟平穩運作,不僅需要宏觀政策,更需要改革創新。正如國家發改委有關人士此前表示,有些臨時性、救急性的政策不能作為“長久之計”,隨著經濟運作逐步恢復常態,還是要在常態化政策環境下,更多通過改革創新的辦法,激發市場主體的內生動力,也為未來應對更加複雜局面留出政策空間。此言極是。(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