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長三角數字經濟跑得快
國家工業資訊安全發展研究中心最新報告顯示——
長三角數字經濟跑得快
長三角地區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也是産業數字化、數字産業化發展的前沿陣地。
不久前,國家工業資訊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發佈了《2020長三角數字經濟發展報告》(簡稱《報告》),對上海、南京、蘇州、杭州、寧波、合肥等27個城市的數字經濟發展水準進行了定量測評。
《報告》顯示,近一年來,長三角城市群數字經濟發展水準穩步提升。總分從2019年的58.3上升至2020年的60.5。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實體經濟加速數字化轉型升級,公共服務加速數字化變革,産業數字化和公共數字化有力推動長三角地區整體數字經濟發展。
《報告》描繪出長三角地區數字經濟發展的一些具體特徵。
在數字基礎設施方面,《報告》認為,杭州、上海、南京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繼續領跑長三角地區。其中,上海率先打造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標桿城市,高水準建設5G和固網“雙千兆”寬頻網路。杭州大力推進佈局合理、綠色集約的數據中心基礎建設,為實施“新製造業計劃”打下堅實基礎。南京依託國家未來網路實驗設施,加快工業網際網路核心設施建設,在全國率先建成城市級的新型網路基礎設施。
在産業數字化方面,蘇州、上海、寧波搶佔工業網際網路“新高地”,加快推動傳統産業鏈轉型升級。《報告》從企業數字技術應用、企業電子商務應用以及企業內部數據開發利用三個角度衡量,發現蘇州位列長三角地區産業數字化轉型水準第一名,工業體量居全國第三。目前,蘇州全市建成的5G基站數量超過1萬,為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在數字産業化領域,合肥數字産業躋身前五,常州、蕪湖後來居上實現跨越式發展。與其他資源豐厚的長三角城市相比,合肥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數字産業在城市比拼中脫穎而出。目前,合肥人工智慧産業集群擁有科大訊飛、新華三等一批龍頭企業,已經形成龍頭有效引領、科研強力支撐的産業生態體系,成為全國AI産業開放性創新平臺最密集的區域之一。
與此同時,從上海的“一網通辦”到浙江的“最多跑一次”,長三角地區目前已經實現30項企業事項、21項個人事項跨省辦理。《報告》顯示,與上年相比,寧波、無錫、嘉興等地公共服務數字化水準提升迅速,居民數字生活獲得感不斷提升。
隨著長三角地區各城市將優化提升數字營商環境作為近年來推動經濟發展的發力重點,數字經濟發展與營商環境改善已經步入相互促進的良性迴圈。比如,溫州密集出臺一系列政策,將“打造政府數字化轉型示範樣本”“打造跨境電商最優服務”列入優化營商環境十大舉措,成為本年度數字經濟生態環境提升幅度最大的城市。
《報告》編寫人之一、國家工業資訊安全發展研究中心資訊政策所副所長高曉雨表示,進一步釋放長三角地區數字經濟發展潛能,需要加強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啟動6G相關技術研發,超前佈局基礎研究、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和標準規範;二是推動數據資源共用公用,深入推進大數據在能源、交通、醫療、教育、農業、製造、金融等領域深化應用;三是著力構建“網際網路+服務貿易”的數字貿易新體系;四是共同推動數字政府建設,探索基於資訊化的養老、物業、停車等新業態新模式。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認為,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已佔到相當大的比重,預計未來5年5G的商業推廣應用,可以直接拉動GDP增長約10萬億元,間接拉動GDP增長約25萬億元。目前浙江、江蘇、安徽和上海在全國數字經濟發展中名列前茅、各具特色,而且仍將發揮重要引擎作用。
記者:王俊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