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傳統批發市場的轉型之路:怎麼轉?各有各的招兒

2020-08-25 08:55: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深度調查

  傳統批發市場的轉型之路

  編者按

  受電商衝擊,傳統批發市場的日子一年不如一年。加上受疫情影響,不少店主與市場一起,謀求突圍。這既是眾多青年創業者必須集體邁過的一道坎,也是地方政府落實“六穩”“六保”的一道政治命題。安徽省合肥市瑤海區有33家專業批發市場,正承受雙重挑戰的它們能否轉危為機,倒逼行業內變,走上轉型之路?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以此為樣本進行了深度調查採訪。

  ---------------

  當90後滴滴司機司廣坤得知記者乘車是前往服裝批發市場採訪時,羞赧地透露了自己的另外一層身份:“我其實就是個賣服裝的小老闆,現在有空就開滴滴‘自救’。”

  司廣坤最初在杭州經營門店,2016年回到合肥,起初在安徽白馬服裝城租了商鋪,從事服裝批發,接觸電商後,重新轉回零售,線上、線下相結合。目前,他在一家商業綜合體開了兩間門店,但疫情發生以來,門店生意都很冷淡。白天到處跑找貨源,晚上當網約車司機,是他當下的生活常態。

  司廣坤提到的白馬服裝城是安徽省內最大的服裝批發市場,在合肥市瑤海區,圍繞著合肥火車站形成了33家類似的專業市場,基本上都是“買全國賣全省”,經營紡織服飾、百貨食品日雜、家居建材等,2019年共實現交易額總計逾600億元。

  作為零售商,司廣坤如今面臨的困境,無疑也折射出上游專業市場的現實處境。

  受電商衝擊、疫情影響,傳統專業市場正承受雙重挑戰,它們能否轉危為機,倒逼行業內變,走上轉型之路?這既是眾多青年創業者必須集體邁過的一道坎,也是地方政府落實“六穩”“六保”的一道政治命題。

  近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進行了深度調查。

  曾經“買全國賣全省”,如今分銷功能遞減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廣東等地率先出現很多小商販扎堆兒經營的貿易集市,後來演化成以“批零兼營”為主的專業市場。少數位於一線城市的專業市場,成長為特色鮮明、頗具優勢的區域性、全國性甚至國際性的商貿流通中心。

  但是,由於區位、客群數量等條件制約,絕大多數位於省會城市的專業市場輻射能力有限,往往承擔“二級市場”的功能,其中的批發商則扮演著“省代”(全省總代理)的角色。

  溫州籍70後創業者吳仁遊,曾經負責福建某知名運動品牌的運營。在那個群雄紛爭的品牌行銷時代,他見證過專業市場和“省代”為打開全國市場立下的赫赫戰功。當年,一個不起眼的空間,就可能是全省的“招商窗口”,其背後就是一段商業傳奇。“那時品牌商沒有全國分銷系統,只能依靠這些‘窗口’走向全國”。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後,吳仁遊發現,合肥公司樓下的這家專業市場,很多商戶開始撤離。“傳統批發市場的日子都不好過,一年不如一年,市場服務能力、體驗能力越來越弱,空租率很高,如果不轉型,會變成‘空城’。”他感慨。

  事實上,業內人士都清醒地意識到:置身網際網路時代,買賣雙方資訊逐漸對稱,去仲介化趨勢增強,零售商、消費者可以跳過實體店和批發商,直接通過網上渠道從廠家拿貨,批發環節已不再重要。

  2019年起,司廣坤就開始嘗試“越過”批發市場,專門去杭州、廣州、深圳找廠家,基本上每個月跑一趟,起早貪黑,經常腳都走腫了。不過,他經營的70多個服裝品牌,一件就能節省15%-20%的成本。“以往需要補貨時,批發商沒有足夠倉儲,還要去找廠家發貨,再轉給我,往往耽誤了商機。”他補充道。

  怎麼轉?各有各的招兒

  傳統專業市場,顯然已經到了不得不轉型的時刻。怎麼轉?每一家企業都拿出了自己的解題思路。

  80後的孫賢鴻是合肥四季青服飾批發市場商管公司負責人,之前就在鄰近的專業市場從事了10多年的管理工作,深刻體會到轉型的陣痛。他入職後,帶領商管團隊開出了最徹底的改革“藥方”。

  這家服裝商城呈現出“混搭”的佈局。二樓還是服裝門店的天下,三樓已有6家專賣酒店用品的店舖入駐,還有幾家正在裝修。

  “去年下半年開始思變,未來酒店陶瓷用品、不銹鋼用品、廚房設備、咖啡機、布草的商家都會進來,打造全業態的精品酒店用品批發、零售集散地。”孫賢鴻坦言,雖然轉型耗費精力、財力,並有風險,但不走出這一步,可能就沒法生存下去。

  “之所以選擇轉向酒店用品,因為這個行業受電商影響小,且有市場前景。”據他介紹,客戶選購酒店用品時,往往涉及幾百、幾千種單品,必須要去實體店稱重、選材。此外,合肥尚無規模化的酒店用品集散地,安徽省內的賓館、飯店可以前來採購,市、縣的批發商也可以來進貨。

  “服裝批發、零售店以夫妻店為主,技術含量低,門檻低,大多是等客戶到府。”他分析,相較之下,酒店用品投資門檻更高,考驗經營者的資金實力和管理水準,需要經營管理人員走出去,把客戶引進來,把品質做好。

  目前,四季青服裝城1-4層經營業態正進行轉型,由原來的服裝批發零售轉型為酒店用品批發零售,轉型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約5000萬元。

  “在專業市場轉型路上,定位和方向很重要,招商也很重要,能找到客戶資源和經銷渠道才是王道。”孫賢鴻説。

  在吳仁遊看來,現有的代理商一樣可以“變身”零售商,進而成為零售系統中的分銷環節,同時成為網際網路行銷路徑上的“節點”,做好結算和售後服務,銷售鏈路越來越短,商品的價格更有競爭力。

  “當下,品牌端和零售端在改變,大批發時代變成了大零售時代。”他創辦的店茂網路科技公司旨在助力傳統批發商轉向網上“新零售”,提供一站式服務的技術支援。“這樣一來,專業市場的批發商不用開實體店,通過網際網路,也可以進行分銷零售”。

  最徹底的轉型:重構産業鏈

  “批發市場‘掙差價’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年過六旬的汪登厚是白馬服裝城的締造者,也是安徽服裝界的“元老”。在他看來,專業市場最徹底、最根本的轉型莫過於重構服裝設計、生産、銷售的全産業鏈,真正實現安徽生産的自主品牌“賣全國”。

  在汪登厚的推動下,服裝城原先已有近80家代理商成功轉型,自主經營的印象樹、安娜等服裝品牌,已經進軍全國市場,不過這與他心中的期待距離尚遠。

  “安徽是紡織大省、服裝加工大省,但是自主品牌沒有核心競爭力,生産工廠以‘外單’‘代工’為主。比如,杭州的大部分服裝品牌,都在安徽生産,我們運出去,還要再進回來。”這是長久以來壓在汪登厚心頭的遺憾。

  “安徽生産原創服裝到底行不行?放在以前,我心裏也沒底。”今年4月開始,汪登厚帶著同行和設計師走訪調研,跑遍了省內十幾個地市的工業園區。他發現,紡紗廠、漂染廠、織布廠等配套工廠一應俱全,具備發展服裝産業的基本條件。

  在沿海地區的調研更是讓他感到振奮:“在全國從事面輔料經營的皖籍經營戶近千家,皖籍的知名服裝設計師活躍在各大設計機構。”由此得出結論:可以通過外接和原創設計來帶動安徽省服裝加工廠從OEM(代工)向ODM(原始設計製造)的轉型,從而來推動安徽服裝批發市場的升級轉型。

  不過,産業轉型離不開人才的支撐,尤其是産業頂端的青年人才。為此,汪登厚又開始頻繁對接青年設計師,苦口婆心地動員他們“回流”家鄉。

  宣城籍的丁岑岑已經在安徽白馬原創設計品牌基地工作了近兩個月。2015年畢業後,她一直留在杭州,從事原創品牌設計和批發款式設計。她居住的余杭區,服裝公司和工廠集聚,工作非常便利。

  今年,丁岑岑回鄉探親時,認識了汪登厚,二人交流後,她刷新了對安徽服裝産業的認知,決定回來試一試。近一個多月來,她出差去了皖北幾個城市,幫助那裏的工廠進行布料開版、款式設計,“希望能和更多安徽設計師一起抱團發展,為安徽服裝産業轉型貢獻一份力量”。

  29歲的阜陽籍設計師楊楊也同樣來自杭州,這些天,她正忙著把設計的樣衣交給汪登厚,由他聯繫産業鏈,確認版型是否達標,能否進入市場。

  “很多皖籍的設計師都有家鄉情懷,當看到家鄉的潛力時,會有更多‘家人’回來。”她還計劃著回鄉以後,把自己的直播工作室繼續開起來,向更多的家鄉同行傳播設計理念和方法。

  “如果能促成更多青年設計師回歸,會帶來訂單回歸,助力破解産業工人沒活兒做、工廠停轉、設計作品缺乏靈魂的困境,更有助於形成‘組織買全省賣全國’的格局。”汪登厚信心滿滿地説。

  “創二代”接班,顛覆傳統經營思維

  “産業轉型,關鍵是經營主體觀念的轉變,如果固守舊的思維不變,轉不起來。”33歲的管方偉算是白馬服裝城裏的“老人”,他見證了周邊那些因循守舊的“夫妻店”的相繼退場。

  在很多傳統的專業市場,首批經營者都是原先商鋪的持有人,文化水準不高,靠著好的市口,坐等客人到府,現在對於擁抱網際網路更是缺乏信心。這些年來,不少“房東”紛紛將商鋪轉租給更有商業思維的年輕人,無形中為專業市場轉型“換擋賦能”。

  管方偉2016年畢業後進駐白馬服裝城,在三樓租下40平方米的舖子,經營創意文具,現在他的形象展示店面積已達2000平方米。這些年,生意越做越好,品類也越來越全,代理了50家文創和文具類産品,並輻射11家直營店。

  “顧客來買文具,並非只圖便宜,很多是即興消費,因為環境激發了購買衝動,喜歡就買了。”管方偉不僅在選品、組貨上獨具眼光,而且特別注重購物環境的營造。他最看不慣的是,“批發店裏為什麼要堆得亂七八糟?批發店也可以和商場門店一樣漂亮,要主動轉型迎合客戶的需求。”

  在他看來,網際網路時代,貨品的資訊都是“透明”的,拼的就是購物環境、客戶體驗和售後服務。這些條件恰恰是電商不能提供的,因此,專業市場的部分品類不會受到太大的衝擊。“這些小物件,只有在我們這裡才能一下配齊,此外,如果你急需一支鉛筆,會花上兩天時間,等電商發貨嗎?”

  與管方偉不同的是,90後朱磊是個“創二代”,進入專業市場,是“被迫”接了父親的班。父子二人接力奮鬥17年,積累了穩定的客戶和渠道。眼下,他們在中綠廣場經營兩個形象店,代理15個內衣品牌,供貨覆蓋1700家店舖。

  朱磊大學學的是生物專業,準備子承父業後,他沒有急著立馬站上自家的櫃檯,而是第一時間應聘南京的一家服裝企業,學習倉庫管理,此後又去長沙學網店運營。

  “我外出學習時就發現,知名服裝連鎖店特別注重燈光氛圍的設計,內衣的陳列也一樣需要光線的烘托。”工科出身的朱磊自學美學設計方面的知識,自己動手對店面的燈光進行改造,並定期督促分銷門店對展架、貨櫃等進行更新換代。

  他深知技術的重要性,為此引進了銷售管理系統,通過數據庫對配貨和盤存進行動態管理,甚至自己動手設計了程式,通過數據模型分析“銷售軌跡”。

  “什麼貨、什麼尺碼賣得好,我們要做到心中有數,及時調整進貨比率,並且把這些資訊反饋給我們的訂貨商。”在朱磊看來,“我們要把他們視作自己的加盟店進行指導,大家都是利益共同體,必須實現共贏。”

  “顧客付錢的那一刻,不是交易的結束,而是交易的開始,保持顧客的黏度,至關重要。”朱磊不斷向父親傳輸這樣的觀點。他安排專員對客戶進行售後回訪,收集反饋意見,及時調整經營方向,提升服務品質。

  “這些看似多餘的工作,無形中也增加了經營成本,父親問,怎麼生意大了,賺錢反而少了?”朱磊向他解釋:“賺錢就是為了投入服務,和客戶成為朋友,才能做長久的生意。”

  “沒有哪一家商戶可以獨自完成轉型”

  80後包豐華長期從事商務男裝和時尚男裝代理,曾開了幾十家專賣店,嘗試過多種商業模式。從2016年起,他的肩上又多了一重使命——安徽白馬服裝城商會會長,帶領600多家會員企業集體踏上轉型之路。

  除了為會員搭建學習交流平臺,包豐華抓住各種機會反映專業市場經營戶當下的創業痛點。“固定資産大多是商鋪,誰會買那麼多住宅呢?可是當前的現實是,銀行貸款只認住宅抵押,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出臺針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扶持政策。”此外,他也多次向商業綜合體的管理部門呼籲,疫情時期,不能只追求投資回報率,只有下調租金,才能避免高空置率,讓整個行業都有生意做。

  “沒有哪一家商戶可以獨自完成轉型,轉型是行業的事情,也是政府的事情。”他感慨道,“政府是旗幟、風向標,需要政府牽頭,整合專業市場資源,依託現在的安徽時尚街區,帶領各方整體轉型,促進市場穩定發展。”

  據了解,從2018年起,合肥市瑤海區圍繞佈局最為集中的服裝專業市場,規劃打造“安徽時尚街區”,構建“東區西區均衡發展、批發零售各成體系、市場與城市生活相互融合、充分滿足新消費新需求”的立體商業生態體系。2019年,該區被授予“中國服裝商貿名城”榮譽稱號。

  日前,由政府引導、企業推動的品牌孵化項目——安徽(白馬)原創設計品牌基地,也已經處於開業倒計時階段。

  該項目由面輔料展廳、原創品牌展區及直播基地構成,並引入設計工作室與原創設計品牌,對接生産工廠,旨在孵化安徽自主品牌,探索新零售模式。同時,將牽引白馬服裝批發市場由外採型轉為原産型,帶動全省的服裝産業的升級轉型。

  “全區33家專業市場,共有兩萬多家經營戶,涉及千家萬戶的生計,這是做好‘六穩’落實‘六保’的著力點、關鍵點。”據合肥市瑤海區委書記黃衛東分析,從歷史的維度來看,對於老工業區而言,專業市場既是發展潛力所在,也是轉型的難點,無論從城市發展,還是民生就業來看,都是繞不過去的。

  “專業市場的轉型是一個系統工程,要通過新技術和業態創新進行賦能,還要注重增鏈、補鏈、強鏈,讓産業鏈變寬變長。”他強調。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磊 王海涵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