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田野“變奏” 薄土“生金” 貴州農村産業革命點亮鄉村“新未來”

2020-05-12 10:12: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穀雨前後、種瓜點豆”,花草茂盛,群鶯飛舞的四月,烏蒙山區、武陵山區、滇黔桂石漠化區,高山與壩區交織的田野間,農民在星羅棋佈的産業基地裏忙個不停,育苗、栽種、採摘,又將迎來新的豐收。“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貴州大地近年間掀起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産業革命”,調整産業結構、激活山地潛力,田野“變奏”讓薄土“生金”,山地特色立體農業為助推脫貧攻堅增添了強勁動能。

  “産業革命”煥發土地“新生機”

  “地無三里平”的貴州,92.5%國土面積為山地和丘陵,73%的國土面積為喀斯特地貌,土地零散破碎,農民依靠傳統作物種植難以擺脫貧困。2018年,貴州省啟動農村“産業革命”,大力調減低效傳統作物,紮實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著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高效經濟作物,讓有限的“田土”煥發“新生機”。

  在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區畢節市威寧縣,長期以來,農民多是種玉米、馬鈴薯,經濟效益較低。在農村産業革命推動下,威寧根據地區高寒特點,選育10個優良蔬菜品種,推廣一年三季高效種植模式。記者在威寧縣五里崗街道看到,220畝白蘿蔔長勢喜人,田野中的農民忙個不停,令人欣喜的是,這樣一畝地如今年産值可達1.5萬元。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甕安縣的馬場坪,耕地面積10885畝,過去也是主種玉米,現如今村裏大變樣。進村後,家家戶戶院壩中搭建起的大棚引人注目,詢問後得知,是為了晾曬中藥材太子參。村支書趙國清介紹,經過近兩年的結構調整,太子參已成為村裏的支柱産業,種植面積已達6300畝。建檔立卡貧困戶彭德建,如今通過种太子參脫貧致了富,他説,種植太子參一畝地的毛收入大概在8000到15000元,本村的土地不夠用,他為了供養兩個娃上大學,還到相鄰的余慶縣租地种太子參,“一共種了25畝,去年采收高峰期請了周邊村寨400人前來務工。”

  脫貧攻堅最後衝刺階段,貴州繼續將農村産業革命向縱深推進,數以千萬計的農民在各級黨組織帶領下積極參與,絕大部分該調結構的地方都已調整完畢。如今,以壩區提質增效和坡耕地結構調整為核心,貴州重點發展蔬菜、茶、食用菌、中藥材、辣椒、石斛等12大特色優勢産業,據統計,2019年全省種植業增加值增長了8.3%,貴州農業産業正由“粗放量小”轉向“集約規模”。

  “要素聯結”激活産業“新動能”

  既激活産業,又鼓足腰包,貴州在“一增一減”之間,“深耕”産業選擇、培訓農民、技術服務、資金籌措、組織形式、産銷對接、利益聯結、基層黨建“八要素”,讓農業“壓艙石”更加穩固,貴州特色農業産業之路由此蹄疾步穩。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高屯街道的桂花臺茶廠,目前擁有全州規模最大的整體連片茶園,面積達4000余畝。近兩月,周邊的村民爭相前來採茶,廠長郭順告訴記者,茶園年産值1200萬元,其中一半發給了在茶園務工的農戶。

  桂花臺茶廠是黎平搶抓産業結構調整機遇的一個縮影。黎平縣茶産業發展中心主任吳志遠介紹,目前,黎平全縣已種茶22.5萬畝,有茶企304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11家,公司一般通過流轉農民土地的方式,盤活土地,給農民提供就業崗位。

  “産業革命中,利益聯結是關鍵,既要讓龍頭企業有賺頭,也要設身處地為農民著想,實現農民利益最大化。”吳志遠説,不少地方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形成利益聯結,給農民帶來分紅收入,“去年,我們在易地扶貧搬遷小區培訓採茶技術2000人次,並將他們輸送到茶廠務工,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

  近期,貴州開展“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組織專家團隊深入田間地頭,對田間管理、産品采收、採後加工等開展技術培訓,同時開展“溪山春雨助農雲課堂”“農民培訓教學視頻”等線上輔導培訓。更有不少地方,利用電商、網路直播App等平臺,拓寬農産品銷售渠道。

  “黔貨出山”點亮鄉村“新未來”

  從“田間地頭”到“市場端頭”,從“提籃小賣”到“現代商貿物流”,從“傳統銷售模式”到基層官員與鄉村網紅“直播帶貨”,農業産業不斷提質增效正在幫助貴州敲開“鄉村振興”之門。貴州省商務廳數據顯示,2019年,貴州“黔貨出山”銷售農産品320億元,同比增長8.3%。

  近期,黎平縣委書記周文峰和當地鄉村帶貨網紅“侗族七仙女”一同來到高屯街道的桂花臺茶廠,進行“帶茶”直播,他們生動地介紹、賣力地吆喝,紅茶、白茶、雀舌茶……“雲體驗、雲選擇、雲購買”,幾分鐘的直播竟賣出了該茶廠一個月的銷量,廠長郭順豎起大拇指感嘆:“真是不錯,值得推廣!”

  威寧縣蔬菜專班高級農藝師祖貴東告訴記者,每年5月底,新鮮的白蘿蔔、大白菜、蓮花白便逐漸開始收穫,不斷運往粵港澳大灣區及東南亞市場,成為帶動貧困群眾增收的支柱産業之一。去年,在五里崗街道,總投資25億元、佔地1465畝的江楠現代農業物流園開始施工建設。江楠集團副總裁李效軍説,項目分三期建成,建成後將是西南地區最大的蔬菜産地批發市場,是一個集分揀、包裝、加工、銷售等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物流園,可帶動周邊40萬畝以上訂單農業的發展。

  銷售渠道“網路化”、農民專業化、種植集約化、設施現代化……農村産業革命正在為“黔貨出山”奠定堅實基礎。貴州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發展規劃處處長何光前説,著力優化農業産業,多舉措推進“黔貨出山”,點亮了鄉村“新未來”。(記者 王麗 劉智強 李驚亞)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