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彰顯“新金綠” 矢志“雙勝利” “南京速度”背後的發展邏輯

2020-05-07 10:33:0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字號

  面對中美經貿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國內外挑戰,南京市踐行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高品質發展,地區生産總值在連續11個季度保持增速8%左右基礎上,今年一季度逆勢增長1.6%,在全國GDP過萬億元城市中名列前茅。

  保持較高增速背後,南京聚合全球創新資源、不斷釋放改革紅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發展的含新量、含金量和含綠量顯著提升,日益成為長三角城市群的重要增長極。

  不僅看增速,更看背後成色

  通過“雲招商”“雲簽約”等集中開工387個項目,總投資4000多億元;率先發放3.18億元消費券,加速消費市場回暖……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大考,南京創新方式統籌防疫和復工,主要經濟指標總體好于預期,多個指標逆勢增長,其中整合電路産業增加值增長36%。

  這是南京持續推動高品質發展的縮影。2019年,南京地區生産總值超過1.4萬億元,增速連續11個季度保持在8%左右,在全國GDP過萬億元城市和全省名列前茅。“克服重重困難的增長固然可喜,但我們更珍視8%的成色,更在意速度背後的發展邏輯。”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説,在衡量綜合發展水準的高品質發展考核中,去年南京名列全省第一,6個城區和3個郊區名列前茅。

  含新量顯著提升。2018年以來,南京連續三年“新年第一會”“新年一號文”聚焦創新創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1844家增長到4593家,高新技術産業産值突破1.2萬億元,其中獨角獸企業達12家,僅次於“北上杭深”。去年,南京PCT專利申請達1400件,增長89%,技術合同成交額達530億元,增長31.5%。今年一季度,全市高技術製造業克服疫情影響,增加值同比增長22.9%。

  含金量日益凸顯。瞄準新一輪國際産業佈局調整,南京構築以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人工智慧為主體的“4+4+1”主導産業體系,搶佔産業發展“制高點”。

  矗立在南京商業中心新街口的亞太商務樓,吸引微軟、IBM、大金、通用電氣等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入駐,年稅收超過10億元,被稱為“豎起來的開發區”;建鄴區加快“騰籠換鳥”,數字經濟、人工智慧等高科技企業佔比達八成,京東、甲骨文等知名企業疫情期間紛紛“雲落戶”……數據顯示,南京單位建設用地稅收達1.47億元/平方公里,是全省平均水準的2.5倍。

  含綠量持續向好。漫步在長江沿線的幕府濱江燕子磯風光帶,很難想像這裡曾經密布400多家小化工廠、沙場碼頭。通過關停並轉、生態修復,如今沿岸水天一色、風景宜人,“南京外灘”初具雛形。

  聚力綠色發展,南京生態指標持續向好。全市22個省控及以上斷面中,達到或優於Ⅲ類水的比例從2014年的45.5%提高到目前的100%,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

  金川河、月牙湖、朱家河……南京堅持治水與治城、治標與治本、治河與治污相結合,一大批黑臭河蝶變清水渠。“原來河水有一股惡臭味,夏天晚上熏得人睡不著。現在水清岸綠,散步的人又多起來了。”金川河邊生活了30年的陳靜老人親眼見證治水之變。

  提升發展質態,矢志動力轉換

  在國際形勢錯綜複雜、穩增長壓力較大的背景下,南京向創新要效益、向改革要動力、向環境要活力,大力實施新基建、新消費、新産業、新都市“四新”行動,不斷集聚高品質發展的勢能。

  聚合全球創新資源,激發高品質發展“引擎”。為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企業孵化的“最後一公里”,南京創新探索人才團隊持大股、市場化運作的新型研發機構“南京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已組建新型研發機構近300家,孵化引進科技企業3000多家,吸引5位諾獎得主、86名國內外院士來南京創新創業。

  2018年4月,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院士率隊組建的新型研發機構——南京圖靈人工智慧研究院簽約落戶。這位電腦科學領域的泰斗72歲首次創業選擇南京。他説,這就是他“想要的政策機制”。

  不斷釋放改革紅利,夯實高品質發展“根基”。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出臺“1+9”改革組合拳,率先實現“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設立100多天就新增企業4500多家。今年2月,南京片區誕生首個“告知承諾制”環評項目。

  “過去最起碼要8個工作日,如今當天就能獲批。”南京匯和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賀書燕説,通過微信提交承諾書掃描件,當天就收到環評批復電子版。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培育高品質發展“土壤”。作為腫瘤基因檢測領域佼佼者,世合基因對比全國20多家園區後,最終選擇落戶南京江北新區。“新區安排專門團隊提供訂制服務,強烈的服務意識和求賢若渴的態度感動了我們。”公司首席運營官趙忞超説。

  審批“不見面”、政務“好差評”、服務企業“全生命週期”……南京不斷升級優化營商環境100條政策。南京市市長韓立明説,南京將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打造全國營商環境最優的示範城市。

  國際知名的諮詢公司科爾尼發佈的《2019全球城市指數報告》顯示,南京上升至第86位,在國內城市中緊隨“北上廣深”。知名經濟學家、南京大學教授張二震認為,南京持續增長背後,不僅是發展質態的提升,更是城市動力的轉換、發展結構的重塑。

  完善現代治理,護航高品質發展

  面對疫情大考,南京全面建立“防疫+”戰時工作機制,在全省率先實行社區封閉化管理和市四套班子下沉各板塊督查,連續70多天無新增本地確診病例,職工返崗率超八成,經濟社會活力加速恢復,用日益成熟的現代治理體系奮力奪取防疫和發展“雙勝利”,奠定持續高品質發展之基。

  建設“韌性城市”,提升抗風險能力。南京以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風險,牢牢把握防疫主動權。南京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這一南京版“火神山”于2015年建成,今年1月又進一步擴容,為防疫收治能力加上“雙保險”,必要時可為全省救治傳染病提供“擴容艙”。近日,南京加速規劃“韌性城市”,努力實現平戰結合、應急與永備兼顧,著力提升防災減災綜合承載力,為城市持續發展提供安全保障。

  加快協同發展,破解區域不平衡難題。為補齊短板,南京優化市域治理體系,明確“南北田園、中部都市、擁江發展、城鄉融合”總體佈局,推進各板塊協同並進。長期發展滯後的溧水區聚焦製造業創新驅動、集群發展,去年GDP增幅在全市排名第一,在全省高品質發展考核中排名區縣前五。

  聚焦首位度,提升輻射帶動能力。作為“一帶一路”交匯點重要樞紐、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重要節點、長三角城市群唯一特大城市,南京承擔著輻射周邊、示範引領的國家使命。通過推進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南京正在構築“米”字型高鐵網路,發揮創新策源、資源配置、綜合服務等核心功能,在揚子江城市群、南京都市圈、寧杭生態經濟帶等區域發展中發揮支撐引領作用。去年,南京地區生産總值連跨5個千億台階,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5.8萬元,年均增長9%,成為區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激發幹部精氣神,凝聚發展合力。“5+2”“996”“白加黑”……調研中,不少南京幹部表示,為了搶抓發展機遇,如今一週休息半天、白天上班晚上開會已經成為日常,疫情期間忙起來連軸轉也是常態。大金空調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張暉等多位企業家説,這幾年,南京各級幹部確實很拼,“不打官腔,説到做到,節奏快得像創業者。”

  “高品質發展靠幹靠拼,更靠新理念指引、系統性謀劃。”張敬華説,南京不斷增強踐行新發展理念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搶抓“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等疊加機遇,厚植深耕五大發展理念,為全國全省高品質發展大局作出“南京貢獻”。

  (記者劉亢、淩軍輝、沈汝發)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