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助中小微企業衝破困局,金融精準發力迎大考

2020-04-20 15:15: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4月20日電 題:助中小微企業衝破困局,金融精準發力迎大考

  新華社記者吳雨、李延霞

  中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疫情影響下,不少企業面臨生存困局。特殊時期需要採取特殊政策,一系列金融政策“組合拳”及時出手。中小微企業融資現狀如何?特殊時期金融政策怎樣疏通融資堵點?逐漸回升的融資需求能否得到滿足?

  政策“組合拳”逐步顯效

  “流動資金問題終於解決了,這為我們復工復産提供了極大幫助。”北京瑞諾安科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韓澍告訴記者,2月中旬復工後,原材料成本上漲、員工工資支出等令公司現金流一度非常緊張。此時,浦發銀行以2.6%的利率及時為企業辦理了票據貼現,助力企業渡過難關。

  今年以來,為支援疫情防控、復工復産,金融部門通過3次降準、再貸款再貼現向金融機構提供3.55萬億元低成本資金,支援越來越多小微企業獲得融資。

  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介紹,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一半以上投向中小微企業,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政策預計支援企業超50萬戶,而新增的1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政策預計支援企業超200萬戶。

  同時,金融監管部門要求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並給予企業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安排。截至3月底,已對約8800億元企業貸款本息實行延期。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中小微企業融資正呈現“量增”“價降”“面擴”的積極變化。一季度,金融機構支援中小微企業超2800萬戶,覆蓋約25%的市場主體;五家大行的普惠小微貸款利率較去年均值下降了0.3個百分點。

  “但更大範圍的中小微企業渴望得到更多金融支援,已有的金融政策要加速落地,貨幣政策傳導效率需進一步提升。”溫彬説。

  仍有一些融資堵點待疏通

  在不少企業拿到“救命錢”長松一口氣的同時,仍有一些小微企業面臨資金壓力。

  “近期跑了幾家銀行,都沒有拿到貸款,感覺銀行審批貸款更謹慎了。”蘇州一家珠寶企業負責人袁先生告訴記者,公司法人的房産已抵押出去,由於缺乏其他抵押和擔保,銀行拒絕貸款。企業缺乏流動資金支援,新品珠寶補貨、珠寶定制服務佈局等都受到了影響。

  疫情影響下,部分銀行出於防風險的考慮,更加注重抵押和擔保,這讓一些“缺擔保少抵押”的中小企業融資難度陡增。

  與此同時,儘管3月份一般貸款利率較去年高點下降了0.62個百分點,但不少小微企業依然覺得不夠“解渴”。有企業反映,加上擔保費率等,綜合融資成本負擔仍然不輕。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認為,這暴露出金融機構對企業的服務能力不足,貸款風險分擔機制也有待健全。銀行要進一步提高風控能力和對企業價值的判斷能力,在創新信貸模式、經營模式上多下功夫。

  “銀行支援實體經濟是本職,但價格、風險等現實問題也要考量。”一家中部城商行負責人表示,如果不良貸款的認定和容忍度不進行政策調整,銀行支援小微企業的後續壓力將增大。

  截至4月8日,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已支援地方法人銀行累計發放優惠利率貸款3453億元,仍有上千億元未發放。有機構表示,利率不能高於4.55%,議價空間有限,這影響了運用再貸款再貼現政策放貸的積極性。

  曾剛表示,新增的1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沒有規定利率,而改用獎勵性考核引導銀行降低貸款利率,給金融機構更多價格操作空間,有助於激發金融機構放貸積極性。

  多渠道滿足不斷回升的融資需求

  隨著復工復産節奏加快,企業生産經營的資金需求在逐步增加。央行近期的銀行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二季度貸款需求預期指數是83.1%,比一季度高17.1個百分點。

  針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需求,下一步金融舉措如何精準發力,考驗著金融部門的決策能力。4月,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連續兩次會議都關注了支援中小微企業發展問題,並從信貸和資本市場等多方面進行了部署。

  浙江省寧波市富邦控股集團旗下有不少從事工業製造、商貿服務中小企業,部分企業受到疫情衝擊。

  “2月份部分企業開始復工復産,儘管産能沒有恢復到去年同期水準,但企業在升級改造設備、研發新品、拓展市場,做好攻堅克難的準備。這需要金融機構提供更全面、更有針對性的服務。”集團戰略投資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日中信銀行在此前授信支援的基礎上,給企業提供了所有金融服務方案。其中,發債等直接融資建議,讓企業十分心動。

  我國金融體系以間接融資為主,中長期貸款、信用貸款對中小企業支援相對不足。越來越多中小企業正傾向於通過債券市場等直接融資渠道獲取資金。3月企業債凈融資創下單月最高水準。

  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要立足中小企業實際情況和真實需求,協同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促進債券和股票等直接融資方式發揮更大作用,提高中小企業在資本市場募集資金的能力。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