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 催生復工加速度
核心閱讀
浙江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府部門積極作為,靈活解決企業困難;“減材料、減環節”,做到監管不缺位、工作少擾企;加快審理流程,企業辦事“一次都不用跑”……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一系列“放管服”改革舉措的落地實施,正加快推動浙江企業復工復産工作有序開展。
兩個月前,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工廠缺工人、車間缺原料,眼看就要減停産。在浙江省桐鄉市,巨石股份有限公司緊急開會,最終拍板:不減産!
不減産,實屬不得已——一條玻纖生産線,從窯爐點火那一刻起,8年內不能熄。一旦減停産,損失沒法算。
企業有難處,盼政府幫忙;但疫情防控正吃緊,嚴管不能松。這矛盾怎麼解?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大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成了不少企業的期盼。
推出“雲審批”,靈活助企解難題
疫情期間,復工復産,企業最怕什麼?
“如果政府部門墨守成規,政策放不開,那我們當時復工就難了。”巨石股份採購供應部總經理孫兆華説。
2月中旬,企業從富陽找到原料供應商後,遇到難題——當時,陸路交通基本行不通,運原料只好走水路。因為疫情防控規定,裝運原材料的船舶行至桐鄉和湖州交接的一河道卡口時被攔下了。彼時,兩地還沒有針對疫情防控期間水運通行的相關規定。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是否可以想出解決辦法呢?”孫兆華嘗試向桐鄉市經信局求助。很快,經信局與海事部門對接,在嚴格落實防疫檢查後,船舶順利通行。
採訪中,不少企業主告訴記者:企業最怕相關部門不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具體表現為:只顧“照章辦事”、不顧企業困難,對權力明放實收、對問題推諉扯皮……
“只要肯想辦法,辦法總比困難多。”位於寧波市寧海縣的一家生物藥業公司的項目負責人王堯感慨。3月初,該公司的一個項目進入環評階段。按以前的評審模式,審批機關需委託評估單位聯繫好各地專家召開現場評審會,流程複雜。
“如果政府部門拿原有的規章來限定我們,我們最近就很難復工了。”王堯當時很發愁。
事情反饋到寧海縣政務辦辦證業務科,科長張堅敏表示:“如果堅持企業現場辦評審會,我們不擔責任,但企業生産進度就耽擱了。”
問題怎麼解決?政務辦立即召集各辦事窗口負責人進行研討,最終發現:商定評審沒有相關法規規定必須採取面對面現場評審的形式。之後,縣政務辦創新推出“雲評審”模式,利用釘釘視頻等將專家評審會搬到了網上。
“‘雲評審’模式無需專家到現場,既沒有違反規章制度,又解決了企業難題,一舉兩得。”張堅敏介紹,據統計,近一個月來,寧海縣通過“雲評審”完成水保、環評等相關審批7次,加速各類建設項目落地。
創新監管模式,復工不再有“掣肘”
疫情期間,監管部門不能如往常一般對企業開展監管,怎麼辦?
監管當然不能松,“減材料、減環節”等工作方法應運而生。
在湖州市吳興區愛山街道的聚星103眾創空間,許多企業已經復工。復工是否需要備案?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張松法表示:“達到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産要求的企業,我們取消了備案,簡化了復工審批手續。”
自2月中旬起,浙江各地逐步實行企業復工“備案制+承諾制”,改事前審批為事後監管。達到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産要求的企業,不再需要等待政府事先勘定和出具勘定意見,只需線上完成復工申報即可復工,全省復工復産工作全面提速。到3月,隨著防疫工作取得進展,這些防疫期間的臨時舉措已適時取消,浙江進一步取消備案,直接復工。
企業恢復生産,監管部門如何做到監管不缺位、工作少擾企?
近年來,浙江聚焦有效執法監管、完備信用體系,建成運作全省統一行政執法監管平臺、全省一體化信用系統,以數字化方式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疫情期間,杭州市桐廬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借助“食品安全監管雲平臺”開展食品生産企業復工專項檢查。企業只需在平臺自報情況,將各項相關內容以表單、照片等形式上傳,工作人員即可線上審查資料,實現“零接觸”監管。
此外,浙江近年來還開發出“浙政釘”掌上執法系統的數據共用功能,為執法人員提供了便利。作為浙江省行政執法監管平臺的綜合試點地區,義烏梳理形成全省統一的分類監管事項清單,與國家“網際網路+監管”事項實現無縫對接。截至目前,義烏全市32個部門共梳理分類監管事項1386項、監管子項2196項,全部載入到行政執法監管平臺和“浙政釘”掌上執法系統,歸集的數據通過行政執法監管平臺向各部門共用,打破了數據孤島。
創新監管,深化“放管服”改革,浙江近年來全力推出“網際網路+監管”“網際網路+督查”工作,使監管工作不缺位、少擾企,在疫情防控中助力企業復工復産。
兌現政策承諾,企業“一次都不用跑”
浙江多地還結合“三服務”(服務企業、服務群眾、服務基層)活動,解決企業復工復産中遇到的難題。
在臺州玉環市,一家名為金殼藥業的公司在3月初決定增設一條消毒劑生産線。“疫情期間,如何迅速辦好生産許可證?”企業負責人犯了難。
得知企業有需求,玉環市衛生監督所立即開通綠色通道,一方面派出辦證審批專員到府指導,一方面連線臺州市衛生監督所開展遠端視頻審批,企業只花了3天時間就拿到了生産許可證。
受疫情影響,位於金華東陽的切割機生産商冀發集團近期資金週轉困難。東陽稅務部門了解到企業還有一筆500萬元出口退稅尚未申報,主動聯繫企業遠端申報。很快,500萬元退稅款就退給企業,解了燃眉之急。
同時,助力復工復産,浙江多地繼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結合疫情防控需要,推出企業辦事“一次都不用跑”。
寧波海曙區推出無證明審批流程,將需要補貼的員工名單蓋上公章通過浙江政務服務網“一網通”平臺上傳,補貼最快次日就可以發放到賬;麗水慶元縣百山祖工貿有限公司通過浙江政務服務網填寫水電氣網報裝申請表,供電公司立刻到府服務,報裝工作“一次都不用跑”。
穩企業穩經濟穩發展30條、支援小微企業渡過難關17條……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浙江推進“放管服”改革紮實落地,一條條含金量十足的政策承諾不斷兌現,推進復工復産工作有序開展。(記者 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