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産業做起來 群眾富起來

2019-04-09 09:14: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核心閱讀 

  搭上特色産業發展的快車,農産品賣出了更高的價格;開到鄉間村頭的衛星工廠,讓農牧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加強崗位培訓,讓勞動密集型産業更有技術含量……産業扶貧的種子,已經深深紮根在這片廣闊土地上。

  近年來,南疆四地州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進展順利,2018年貧困發生率降至10.4%。

  洗去身上的泥土,穿上工裝走進工廠,農民變成産業工人;一隻只鴿子、一頭頭驢、一顆顆紅棗,幾乎每家都養、都種的東西,搭著特色産業發展的快車,賣出了比以往更高的價格……南疆四地州,包括喀什地區、和田地區、阿克蘇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在這裡,産業的發展正帶動著一大批貧困人口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2018年,南疆四地州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進展順利,實現52.09萬人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10.4%。”自治區扶貧辦副主任陳雷在近日召開的新疆脫貧攻堅成效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出了家門進廠門,啥都不耽誤” 

  衛星工廠開到村頭 

  新疆喀什英吉沙縣城關鄉喀讚其艾日克村的一個大車間裏,一片片布料在古麗尼沙·阿布都熱合曼操作的縫紉機下穿梭,不一會兒,一雙半成品的滑雪手套便走完一個程式,被送到負責下一道工序的工人手中。

  這是喀什中興手套有限公司在該村開設的一家衛星工廠,環顧這個衛星工廠,成排的縫紉機映入眼簾,身著整齊工裝的婦女們正認真忙著手裏的活兒。

  古麗尼沙其實已經升任工廠負責人,最近有一批出口訂單眼看就要交工,卻還沒加工完,急性子的古麗尼沙便抽空又做起了縫紉工的活兒。

  為了增加家庭收入,古麗尼沙曾外出摘過棉花,也打過工,後來父母年紀大了需要照顧,便回到家裏務農,但一年掙不到多少錢。2014年,她從村幹部口中得知家門口要開一家工廠,便第一時間報名當起了工人,因為勤勞肯幹,還當上了負責人。“同樣是家到農田的距離,收入卻大不一樣,一個月能掙3000到5000元。”她説,“幸福生活是奮鬥出來的。我好好幹、做好管理,和員工們一起掙錢,肯定能過上好日子。”

  2014年,中興手套有限公司響應國家産業援疆的號召入駐英吉沙縣,總部設在縣城,幾十個衛星工廠建在村頭,每個工廠輻射2到3個村,可吸納100多人就業。

  雖然種地不賺錢,但因為要照顧家人,很多富餘勞動力無法離家打工。如今,新疆本地和援疆省市的企業,在縣城設立培訓中心,把衛星工廠開到了南疆的鄉間村頭,統一管理標準、統一發放訂單、統一配送原料、統一回收産品。衛星工廠只負責組織好工人在合同期限內生産出合格的産品,公司依據加工合同給衛星工廠撥付加工費。

  説起衛星工廠的好處,中興手套喀讚其艾日克村工廠的幾位女工你一言我一語,“旁邊就有幼兒園,倆孩子都送去學校後再上班”“出了家門進廠門,啥都不耽誤”……

  據介紹,截至3月23日,喀什地區正在運營的衛星工廠766家,解決就業35400人,其中貧困人口14400人。

  “我們邊種莊稼邊養鴿子,日子越過越有勁” 

  産業項目多點開花 

  就業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要想脫貧快,全靠産業帶;要想穩脫貧,産業要先行”,新疆集中向扶貧産業聚焦發力,一大批適合南疆四地州發展特點的蔬菜、林果、養殖、服裝服飾和旅遊等産業項目“多點開花”。

  和田地區策勒縣的一家紅棗加工企業,村民阿依努爾·迪明江正在對紅棗進行挑選分級,“我們策勒縣家家種紅棗,以前每年豐收後,沒有經過挑選和清洗的紅棗堆在一起,賣不出好價錢。”去年,新疆中泰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整合策勒縣紅棗資源,實施紅棗産業項目,對當地群眾種植的紅棗進行統一收購,阿依努爾家的紅棗售價高了不少,還能進企業打工。

  走進喀什市英吾斯坦鄉,幾乎村村都有養鴿子的農戶,庭院整齊乾淨,鴿舍設在庭院一角,不時傳出“咕咕”叫聲。“我們邊種莊稼邊養鴿子,日子越過越有勁。”貧困戶帕提姑麗·亞森説。2018年,新疆投資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累計注資400萬元,在英吾斯坦鄉6個深度貧困村發展“鴿業養殖項目”,向貧困戶贈送種鴿,派技術員免費提供養殖服務,成立喀什新投鴿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收購和銷售,每天可向市場供應白條鴿1000余只。

  做起“吃”的文章,庫車縣也找到了脫貧攻堅的抓手。作為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産,庫車大馕是當地群眾的美食,截至2018年底,庫車縣馕産業從業人員達3000多人,其中約1/3是貧困戶,全縣成立打馕合作社25家,每天有近1萬個馕銷往外地,一名熟練的打馕師傅月工資可達5000元到8000元。

  如今,産業扶貧的種子已經深深地紮下根來。

  “各地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産業發展重點,全疆共梳理了29類産業扶貧實名制項目清單,實施一戶一策、精準到戶到人。”自治區扶貧辦産業扶貧處負責人介紹。

  “進廠後發現不會的太多,只能拼命地學” 

  崗位培訓分層分類 

  疏勒如意科技紡織有限公司裏,28歲的後紡車間主任阿娜爾古麗·安外爾忙得腳不沾地,面對國內最先進的紡紗設備,她得心應手,“一般的設備故障自己要會修,還要隨時根據客戶對産品的要求,對眾多細微工藝做出精準調整。”

  她剛到這裡工作時,鄰居親戚有些不解。在他們眼裏,紡織是簡單的技術活,而阿娜爾古麗是鄉里少有的女大學生,來當紡織女工不是有點“大材小用”了嗎?

  入職後的培訓,打開了阿娜爾古麗對紡織的全新認知:先是長達4個月的紡織理論學習,隨後在山東總部進行為期3個月的實訓,次年5月,再被派往石河子分公司進行為期一年的實訓,熟悉全部工序。

  “進廠後發現不會的太多,只能拼命地學。”近兩年的“深造”後,去年6月,阿娜爾古麗從400多名員工中脫穎而出,成為後紡車間主任。

  越來越多的“阿娜爾古麗”正走出家門,成為南疆現代化産能升級中努力奮鬥的一分子。去年,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制定了《南疆四地州深度貧困地區就業扶貧培訓促進計劃(2018—2020年)》,聚焦南疆四地州22個深度貧困縣,分層分類開展職業培訓,對具備轉移就業條件的貧困家庭勞動力實現應培盡培,確保基本勞動素質培訓全覆蓋,3年共培訓10萬人以上。

  走進阿克蘇地區庫車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新疆協益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紡織工人正在忙著裝棉、織紗、包裝、入庫。公司300多名員工多數是庫車縣各鄉鎮的農村富餘勞動力,其中100多人是縣城周邊鄉鎮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穩定就業後都成功脫貧。像這樣的車間遍佈南疆各地,2018年,新疆勞動密集型産業新增就業15.21萬人,佔全區新增就業人數的1/3,成為南疆解決就業的中堅力量。

  2019年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業和資訊化會議上,自治區工業和資訊化廳黨組書記胡開江介紹,自治區扶持和優先發展以紡織服裝産業、電子産品組裝業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産業,推進紡織服裝業向印染、服裝等終端産業延伸。2019年,新疆勞動密集型産業預計帶動新增就業10萬人。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就業優先政策要全面發力。”全國政協委員、民革新疆區委會專職副主委鄧紅在今年兩會期間説,讓新疆的紡織服裝産業走得更遠,農民就業更加穩定,還需要政府有進一步的扶持政策,解決目前存在的人才稀缺等問題。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09日 10 版) 

[責任編輯:李奕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