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基層部分廉價藥常用藥“一藥難求”

2019-02-22 08:42: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記者在多地調研發現,呵護基層群眾健康的一些廉價藥、常用藥依舊短缺,不少基層醫療機構和群眾反映部分藥物“一藥難求”,還有不少臨床常用藥價格飛漲,有的甚至是原價的54.5倍。部分廉價藥、常用藥短缺或大幅度漲價加重了基層群眾負擔,對基層群眾身心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我們給上面打報告多次還是一直採購不到需要的藥物” 

  “我們衛生院需要的藥物,以前兩家公司就可以配齊,現在跟七八家簽協議反而配不齊。”西部一家鄉鎮衛生院院長韋偉(化名)介紹,近幾年來不少在基層醫療機構和群眾中非常有口碑的廉價藥和常用藥斷貨,如治療跌打損傷的正骨水,外面街上私人老闆開設的藥店可以隨便買到,但是正規衛生院反而沒有。

  韋偉介紹,常有心衰患者來衛生院就診,以往給他們開西地蘭就能解決問題。作為給心衰患者急救用的臨床常用藥,西地蘭價格不貴又實用,群眾都很願意用。“這個藥現在消失了,我們給上面打報告很多次,一直也採購不到需要的藥物。”他表示,如果現在有心衰病人送來衛生院,第一時間如何急救令人頭疼。

  記者採訪了解到,一些廉價藥、常用藥短缺並非個案,尤其是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山區較為普遍。如治療腰痛的復方氯唑沙宗膠囊、治療痛風的別嘌醇膠囊、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注射液、用於外傷止血的雲南白藥粉等在不少地方往往供應跟不上。在中越邊境一處鄉鎮衛生院,由於柴胡注射液等常用藥都缺貨,擔負救死扶傷重要使命的衛生院有時只能“借藥應急”。

  在位於華南大瑤山腹地的一家鄉鎮衛生院,院長趙軍(化名)介紹,山區有不少高血壓病人,對他們而言,硝苯地平緩釋片一盒僅幾元錢,效果好,又便宜,很受群眾歡迎,但醫院就是沒有藥。中越邊境一位基層醫療機構負責人表示,如今留守農村的很多老人常患有高血壓、哮喘,但是降壓藥厄貝沙坦片以及治療哮喘的一種對症藥,當地均缺貨,給患者造成很大不便。

  “遇到小孩發燒、拉肚子,村衛生室都沒有藥,只能跑到很遠的地方去買,很麻煩。”在西部一個山村,正在帶孫女的村民楊翠金抱怨説。許多和她一樣的村民,一直想不明白為什麼以前常用的一些便宜藥現在買不到了。

  相比基層群眾買不到自己需要的常用藥,一些基層醫院內部人士則大吐苦水。西部一家鄉鎮衛生院的藥房主任表示,自己作為藥房主任一度天天挨罵,群眾罵,醫生罵,院長罵,都在責備為什麼需要用到的藥物總是缺貨。“藥品經銷公司不配送,我也沒辦法啊。一些群眾指責我:‘你們醫院那麼大,這個最基本的藥都沒有,你們還能幹什麼?’”她無奈地説。

  根據西部某省區衛健委等單位2018年8月在一個邊境地級市的調研,當地一些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20多種常用藥供應不及時,個別月斷貨。

  與此同時,個別藥品大幅度漲價,群眾直呼用不起。記者多地調研發現,一些臨床常用藥漲價迅猛。農村常有人因農藥中毒,而碘解磷定注射液是農藥中毒的解毒藥,在西部某縣,該藥原進貨價13.2元/盒,現進貨價漲至720元/盒,現價是原價的54.5倍;治療破傷風的藥物破傷風抗毒素,價格從每盒36元漲到76.5元。治療感冒的廉價藥速效傷風膠囊,每板價格從0.7元漲到1.2元,現在價格是2.5元。婦産科一個常用藥價格從0.5元漲到十幾元。此外,縮宮素注射液原進貨價26元/盒,現在貨價40元/盒,維D2果糖酸鈣注射液原進貨價2.5元/支,現進貨價9.61元/支,地高辛片原進貨價36.5元/瓶,現進貨價66.54元/瓶。西部一位縣衛計局幹部表示,還有個普遍現象是,一些藥品更換名稱和包裝後,價格便從幾元變成幾十元。

  群眾愛用的那些藥為何買不到了 

  業內人士介紹,藥品短缺既有原料藥生産因素,也有政策因素和投機壟斷性因素。有些藥物原料供應具有季節性特點,而地高辛口服溶液等臨床用藥用量小且不穩定,企業不願生産,還有些藥品原料或製劑生産企業只有一二家,生産環節一旦出現問題則導致藥品供應短缺,如青黴胺。

  與此同時,短缺藥品大都是廉價藥和婦兒專科、急(搶)救藥,目前對於這些藥品生産的扶持配套政策還不是很完善,其利潤空間得不到有效保障,一些藥物的生産面臨越生産越虧本的窘境,導致企業生産積極性不高。西部一位負責向基層配送藥品的醫藥公司銷售經理表示,隨著原材料價格上漲,一些藥品價格出現倒挂(成本價高於中標價),藥企停産了部分藥物。

  西部某省區衛健委一位處長表示,隨著“兩票制”的推行,多個流通環節縮短為兩個環節後,制藥企業和藥品經銷商都有一個調整生産和經營策略的過渡期,兩者間的利益也在調整,導致一些藥品配送不及時。藥品配送企業是保障基層用藥的重要一環,但由於基層用量少、利潤低等原因,藥品配送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感,往往“擇貴而送”或者不配送,這也是一些藥品出現短缺的重要原因。此外,投機壟斷的因素不容忽視。個別不可替代的臨床必須藥品,有藥品經銷商控制原料,囤貨不賣,造成市場供應緊張。

  業內人士分析,部分藥品漲價的背後也有多重原因。西部某省區衛健委的藥政處負責人表示,隨著藥品的政府定價機制的取消,藥品價格則由市場決定,導致一些市場競爭不充分的藥品出現價格上漲。加上現在環保監管的要求越來越嚴,部分原料藥廠家需要投入資金改造提升生産技術,成本上漲,傳導到生産環節。與此同時,有商業公司對一些市場上生産廠家少、臨床不可替代的藥品品種,囤積後隨意漲價出售。

  讓基層群眾用藥不再難 

  多位基層醫療機構負責人表示,藥品關係基層群眾切身健康利益,廉價藥、常用藥的短缺使患者對醫院意見很大,不少病人因此更加不願意到缺醫少藥的基層醫療機構就診,而寧願去往十分擁擠的上級大醫院看病,基層醫療機構的經營和運轉難免陷入“惡性迴圈”,從而影響醫改“強基層”的效果。

  業內人士建議,加強醫療機構議價機制,合理控制短缺藥品價格上漲幅度。同時,召開藥品生産企業和藥品經營企業會議,要求生産企業努力使入圍的藥品品種滿足市場供應,藥品經營企業則加大貨源組織力度確保臨床使用,藥品配送企業對一些短缺藥品加大儲備。

  同時,加強短缺藥品保障監測預警。建議國家層面建立短缺藥品及原料藥停産備案制度,醫療機構合理確定儲備規模。對臨床必需,用量少、市場供應短缺的藥品,國家在原有工作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定點生産品種和規模,滿足臨床需要。

  西部大石山區某縣衛計局局長表示,針對一些基層群眾習慣使用的藥物無法進入採購平臺的情況,建議採購平臺不再對具體生産廠家進行指定,以保障供應。同時,對於一些利潤薄的廉價藥應給予補助,保證企業一定利潤,彌補市場機制的不足,從而提高藥企生産積極性,保障供應。

  業內人士表示,應對醫藥市場一些不法行為加大打擊,並制定藥品集中採購價格聯動方案,合理控制短缺藥品價格上漲幅度,對各地採購價格偏高的藥品與全國最低採購價格聯動,進一步降低採購價格和提升藥品供應保障能力。(記者 覃星星)

[責任編輯:李奕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