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神醫”守護鋼軌健康

2019-01-24 13:12:00
來源:人民鐵道網
字號
——記曲靖工務段安全生産調度指揮中心波形回放組組長施鴻

施鴻(左前)現場講授焊縫傷損探傷技巧。楊永全 攝
  精準“把脈”鋼軌,開出安全“良方”,這就是施鴻每天的工作內容。作為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曲靖工務段安全生産調度指揮中心波形回放組組長、探傷工,施鴻的工作就像為鋼軌看病的大夫一樣,通過探傷把脈、診病、開方,徹底消除鋼軌“病痛”。
  工作28年來,施鴻不斷精進整治鋼軌病害的“醫術”,始終奮鬥在“診療”第一線,為確保鋼軌健康、護衛鐵路安全做出了貢獻。
  憑著高超的業務技能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今年45歲的施鴻收穫了無數鮮花和掌聲,2016年被評為雲南省雲嶺首席技師,同年入選中國鐵路總公司工務系統探傷專家團隊,2018年入選“鐵路工匠”候選人。2016年,施鴻技術創新攻關隊被雲南省總工會確定為雲南省職工技師工作站,2017年被昆明鐵路局黨委評為黨內優質品牌。
  施鴻一直奮戰在鋼軌探傷第一線,用他的話來説是“幹一名探傷工是我的初心,幹好探傷工作是我的使命”。俗話説,十年磨一劍,施鴻卻用了近30年的時間來磨好這把“劍”。一路走來,他執著鑽研、刻苦學習,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優異的工作成績,贏得了同事們的一致好評和尊重,深受上級領導信賴,成為曲靖工務段鋼軌探傷工作的佼佼者。
  鋼軌探傷就像“掃雷”一樣,必須堅持標準、全神貫注,稍有疏忽就會漏探。傷損鋼軌若不能及時發現,會埋下安全隱患,嚴重時甚至導致安全事故。要想準確無誤地排除每一顆“雷”,就必須練就一雙“火眼金睛”。為此,施鴻一直在鍛鍊眼力,並琢磨探雷“神器”。他帶領團隊進行探索和研發,自製雙探頭掃查架,使探傷工作效率提高了兩三倍;利用GT-2型數字化探傷儀單通道校核螺孔裂紋傷損,提高鋼軌螺孔裂紋傷損檢出率及準確率;研製探傷人工對比試塊,優化探傷方法,編制探傷工藝、撰寫探傷作業指導書,破解了多個探傷難題。
  施鴻深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在幹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努力培養青年“鋼軌大夫”。利用雲嶺首席技師大師工作室這個平臺,施鴻根據不同時期探傷工作需要,選出學習主動性高、工作責任心強、不怕苦不怕累的大學畢業生進行一對一培養。兩年來,他已與10余名青工結對,並根據個人特點因材施教,從探傷理論知識、實際操作技能、波形回放分析、疑難傷損辨別、新設備操作使用等方面進行系統培訓指導,不僅大幅提升了青工的專業水準,而且讓青工學會了應對各類突發情況、處理疑難問題的技巧。
  五年一大步,十年一飛躍。2013年以來,施鴻成功破解多個局集團公司級別專業技術難題,參與昆明局集團公司工務系統編寫本工種《GT-2型鋼軌數字探傷儀和鋼軌探傷車B型圖傷損圖冊》《昆明鐵路局鋼軌探傷作業指導書》及審核工作;參與昆明局集團公司《職業技能鑒定輔助題庫》出題及審核工作,並編寫探傷作業指導書,累計參加本工種職業技能培訓授課共計41次,參加局集團公司級本工種技術性授課12次、段級授課18次、班組級授課30余次。
  擇一事終一生,用匠心譜華章。施鴻就是這樣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初心和誓言、詮釋著新時代的工匠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唱響了一曲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讚歌。(人民鐵道報記者 郭薇娜 通訊員 楊永全)
[責任編輯:李奕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