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經濟觀察:2019年中國消費平穩增長態勢可期
中新社北京12月29日電 (記者 陳溯)在出口和投資略顯動力不足之際,這幾年,消費在中國經濟發展中扮演了“穩壓器”的角色。但2018年,消費增速也顯現後勁不足的苗頭。中國消費2019年走勢如何?多位專家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對中國消費前景進行了解讀。
2018年以來,中國消費月度增速呈現下行態勢,4月以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月度增速告別兩位數增長,至11月,即便“雙十一”購物狂歡節也未能挽回頹勢,單月增速跌至8.1%,創下2003年5月以來歷史新低。
中國消費增速為何一路下滑?對於11月並不樂觀的數據,官方回應,中國消費的“盤子”已經太大,當前的增速是邊際效益遞減的表現。中國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今年的“雙十一”未能實現想像中的拉動作用,主要原因可能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盤子”越來越大了,增長的效應會逐年遞減。
此外,渣打銀行大中華及北亞首席經濟師丁爽表示,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並非衡量家庭消費的理想指標,這一指標對服務消費的覆蓋很低。在美國,對服務的消費支出佔消費總額的比例接近70%,而中國這一比例僅約為50%,如果看最終消費數據,中國仍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儘管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月度增長速度呈現出下行的態勢,但總體上保持較為平穩走勢,如果剔除汽車、通訊器材商品消費增速下降的短期影響,消費的總體增長動力仍然較為強勁,此外,當前統計指標無法涵蓋的服務消費佔每人平均消費支出的比重不斷提高,已經成為消費增長的重要引擎。
2011年以來,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首,七年來,消費對中國經濟的基礎性作用越來越強,2018年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達78%。尤其是2018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內需承擔了更大的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使命。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學研究室副主任湯鐸鐸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強大的國內市場成為中國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的根基和源泉,繼續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是走出中國當前經濟困局的有效途徑。
2019年中國消費走勢如何?專家表示,中國消費仍有條件和基礎能夠平穩增長,但需要儘快破除激發消費潛力的障礙。
丁爽表示,城鎮化、人口老齡化和中産階層的崛起,中國提升消費的空間仍然巨大,預計2030年中國的GDP(國內生産總值)規模將與美國比肩,家庭消費額將由2017年僅達美國水準的35%升至約70%。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義平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有近14億人口,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民眾改善生活水準的需求十分巨大,這構成了中國消費的最大潛力。
趙萍表示,儘管2019年經濟運作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但是消費增長的積極因素仍然很多,比如2019年5G網路應用的時間表已經確定,將有助於釋放過去兩年通訊類産品創新乏力而受到抑制的創新型消費需求;汽車補貼政策退出在2019年翹尾因素影響淡出,汽車消費增長將恢復到正常軌道。
李義平表示,當前,中國消費的主力軍——中等收入階層,不少都面臨著因炒股、買房貸款等因素造成現金流不多的情況,加之對收入預期不高,導致“有錢也不敢花”,應該著力解決這些障礙。中國政府近期推出的個稅改革方案有助於民眾消費,未來還應該進一步推出減稅措施,同時也應該注意給企業減負,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從而提升全民收入水準。
日前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19年要促進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趙萍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順應消費結構升級的大趨勢,從提升消費能力、商品和服務供給補短板、加快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建設和改善消費環境等方面做了重要部署,2019年消費平穩增長態勢仍然可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