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支援民企 商業銀行要轉變發展方式

2018-12-14 14:30: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賀 強

  過去10年是商業銀行發展的黃金時代。從宏觀經濟層面看,我國經濟高速增長,投資保持了較高水準,GDP增速持續高於銀行貸款加權利率水準,經濟高速增長催生了企業旺盛的信貸需求。在銀行經營層面,銀行業一直保持著相對穩定的存貸款利差。近10年來,除個別年度之外,我國銀行業存貸款利差一直高於3%。同時,經濟高速發展使得銀行保持了較高的資産品質,銀行不良率一直低於2%。

  在這種形勢下,銀行只要持續規模擴張,就能夠獲得可觀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長。於是,商業銀行不約而同地産生了“規模導向、速度情結”,把做大市場份額作為發展導向,把“貸大、貸長、貸壟斷”作為發展目標。

  與此相對應的是,在信貸投放上,銀行對民營及小微等領域的信貸投入相對較少;在管理機制上,銀行缺乏對民營企業等特定客戶風險管理以及定價管理機制。與此同時,廣大民營和小微企業蓬勃發展,融資需求越來越多樣化、精細化,這就造成了商業銀行金融服務與民營企業及小微企業的金融需求産生了不匹配和不協調。

  商業銀行是全社會的信用仲介和風險管理仲介,其業務發展模式和經營活動要與經濟社會發展匹配。當前,經濟發展從“高速增長”轉變為“高品質發展”,商業銀行以前發展所依賴的“高投資、高增長”外部環境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

  目前來看,投資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不斷降低,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越來越大。從銀行青睞行業看,國有企業杠桿率已經偏高,傳統工業企業也不同程度出現了産能過剩問題,不良率也呈現上升態勢。未來,銀行信貸投放將不會再高度聚焦于傳統國有企業、傳統投資項目等,商業銀行服務對象也將越來越多元化。因此,商業銀行必須轉變以往發展模式,才能滿足不同經濟主體多元化融資需求,助力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

  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未來,隨著民營經濟走上更加廣闊的舞臺,民營企業也必定成為商業銀行發展業務的“藍海”。商業銀行要把支援民營經濟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內容,努力為民營企業提供與其對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相匹配的服務。

  要服務好民營企業,商業銀行要在轉變觀念的同時,持續優化信貸審批模式。目前,商業銀行對民營企業的貸款,往往要求企業提供抵押或者擔保作為第二還款來源。民營企業抵押物普遍較少,企業之間“互保”是常見現象。這不僅降低了貸款審批效率,同時還造成了“擔保圈”交叉感染的風險。部分企業甚至依賴擔保公司,繳納高額擔保費用,也變相提高了融資成本。商業銀行要回歸授信本質,注重對借款企業經營風險分析,把握企業現金流,對於履約記錄良好的民營企業,免除或者降低擔保或者抵押要求。

  商業銀行要轉變發展方式,提高服務民營企業能力,必須持之以恒。前期,多家商業銀行都推出了小微企業貸款業務,但從實際效果來看,部分銀行是“雷聲大,雨點小”,甚至有些銀行只“做做樣子”。究其原因,並不是這些銀行不想做,而是因為還沒有針對小微企業建立起成熟的業務管理體系。

  服務能力提升不會一蹴而就。未來,商業銀行必須苦練內功,紮實轉變發展方式,通過內部改革創新,降低服務民營企業的風險成本、資金成本、服務成本,構建起服務民營企業發展的長效機制。

[責任編輯:黃曉迪]